集幣:不懂就別“撿漏兒” |
發布日期:10-07-24 08:52:2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東南早報 作者:彭浦 |
對任何收藏者來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集幣這一領域當然也不例外。假如沒有過人的眼力和膽識,即使在市場上遇到一件價廉物美的古錢,恐怕也只能擦肩而過,因為“撿漏兒”只屬于懂行的人。 去年年初,筆者聽錢幣學會一位專家說過這樣一件事:他前一陣子應邀去鑒定一批私人收藏的珍稀古幣,物主是一位頗具規模的私企銷售總監。該總監近年來迷上了集幣,因工作關系他平時常去外地出差。幾年來,他在各地錢幣市場上買進了五六十萬元的古錢和銀幣,其中有頗為珍貴的王莽錢“一刀平五千”、北宋錢“靖康通寶”和太平天國“通寶”等等。經過鑒定,在近百余件珍稀錢幣中,僅有不足十件是真品,其余皆為贗品,這位總監損失十分慘重。 同樣,筆者有一位朋友前幾年經商賺了不少錢,于是,在各地集幣市場上買進了大量的老銀幣,前不久,他將這些藏品送到拍賣行希望參加拍賣,結果,這些銀幣經過專家鑒定后大多為贗品,有些銀元雖說是真品,但因檔次低,根本進不了拍賣行。 由此可以看出,買家眼力不濟,在集幣市場上打眼也就不足為怪了。相反,真正眼力好的買家在市場里“撿漏兒”也是常有的事。筆者的另一位朋友,從小受家庭熏陶喜愛收藏錢幣,并屢有斬獲,他前些年在南方某省城一集幣市場上,看到有位老者將一枚品相頗佳的“貴州省造汽車銀幣”以4000元價格賣給攤主,當年“汽車幣”市場行情約4000元出頭一點,但市面上各種形式的高仿“汽車幣”贗品較多,攤主一時吃不準真偽,只愿出價2500元,老者自然不愿賣。在老者準備離去時,我那位朋友走過去,接過老者手里的銀幣仔細觀察,在確定是真品后,開始與老者砍價,最終以3500元買下。當時,人們都說老銀幣市場低迷,不如現代金銀幣市場活躍,他在這個價位上吃進并不十分合算。誰知兩年沒過,老銀幣市場就活躍起來,“汽車幣”價格向上大幅攀升,朋友這枚品相頗佳的“汽車幣”后來以7000元的高價出手。 我這位朋友對各類錢幣都很在行,他能在別人不敢買的時候毅然進場“撿漏兒”,其回報自然也十分可觀。但市場上古錢、銀元真真假假,你若沒有過人的眼力和膽識,千萬不可貿然“撿漏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