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誕生記 |
發布日期:09-02-07 08:35:2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 |
片發展擴大,獲得解放的城市一個又一個,取得全國的勝利已現曙光。形勢逼人,如何迅速整理分散獨立的地方性各解放區貨幣,為發行全國統一貨幣創造條件,已成迫切問題。 1948年3月,華北“五大解放區金融貿易會議”在石家莊召開,會議主要研究討論了創設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統一貨幣,整理地方貨幣問題。會議期間,周恩來在河北西柏坡聽取會議匯報后說:“不能再搞聯合政府了,要搞統一政府,決定改華北財經辦事處為中央財政經濟部,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統一貨幣。” 1948年6月中央財政經濟部成立,董必武任部長,華北財辦撤銷。7月22日,晉察冀邊區銀行與冀南銀行合并成立華北銀行,南漢宸任總經理,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劃歸華北銀行總行領導。10月初,華北財政經濟委員會成立,董必武為主任。10月2日,華北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決定:“(1)中國人民銀行幣(人民幣)定于明年1月1日起發行,并確定了人民幣分別與三個解放區貨幣的比價,還要求以今年3個月為準備階段印好新幣,新幣印刷力求精美,防止造假。(2)華北、華東、西北三解放區貨幣比價已接近邯鄲會議既定標準,應盡快實行以固定比價相互流通方式統一區際貨幣市場。(3)責成南漢宸起草關于發行人民幣的指示,說明新幣的發行是統一貨幣、整理舊幣,不是幣制改革,號召人民群眾予以支持,各級黨政注意市場物價穩定。” 1948年10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印制新幣問題》的電報,指示:“決定由華北財經委員會指導,人民銀行負責計劃,委托華北、華東印刷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之新幣,盡可能于年前完成五十億元。” 關于新幣的印制,早在1947年10月中央批準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后,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即對人民幣的面額和票版設計、印制設備和人員安排、紙張材料購置與供應等,向各解放區印鈔機構進行了調研、計劃和具體安排部署。晉察冀邊區印刷局于1947年11月即已完成了幾種版別的票樣設計稿。上報送審過程中,董必武得知毛澤東不同意在票券上印他的像后,就對新幣票版設計提出改為“反映解放區工農業生產的圖景,正面和背面,除必要的阿拉伯字碼外,一律用中文,不用英文”的要求。 各解放區相關印鈔機構,除票版設計外,都積極檢修設備,安排人員,組織紙張材料供應。如晉察冀邊區政府還派專人從冀中、山東調運了大批印鈔用的模造紙、道林紙,以及各種油墨等印鈔材料,為人民幣開印做好準備。 當1948年10月3日中央關于印制新幣的指示發出后,各個印鈔機構立即開始了緊張的人民幣印制工作。 這時戰爭形勢發展很快,1948年11月2日東北全境解放,淮海戰役正在激烈進行,平津兩市解放在即,而經濟上各解放區鈔票不統一造成的種種混亂和困難問題更加突顯出來。當時在平津等大城市周圍流通的鈔票,有冀南幣、北海幣、熱河幣、長城幣、東北幣、新蒙幣、西農幣以及晉察冀邊幣和其他的冀熱遼地名券等八九種以上地方貨幣。設想如果讓這些鈔票一齊涌入平津等大城市和各解放區的接合部地區,勢必造成市場混亂,既不利于新解放區經濟社會秩序的穩定,也有礙于國民經濟的恢復。為此,中共中央決定,把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和開始發行人民幣的時間,從原訂的1949年1月1日提前為1948年12月1日。 1948年12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發出金字第四號布告,宣布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為中國人民銀行,以原華北銀行為總行。從即日起發行新幣(人民幣),定為華北、華東、西北三區的本位幣在市場統一流通。第一批人民幣首先在石家莊分行和河北平山縣銀行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