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會為這樣精美的貞祐通寶母錢幣稱奇。你如果很有經驗,也會想,這就是古人用失蠟法精鑄的錢幣?我集藏了幾千枚歷代母錢。(母錢的大量發現與游牧民族的劫掠有關,此說另議)但是也收集了60多枚假母錢。假母錢和真母錢對比,就可以很容易的區別。我有十幾枚貞祐通寶母錢幣。“同宗互證”,你就會看到這枚貞祐通寶假母錢和真母錢的差異。
1、這是我的一對折三母錢。
2、一比較,你家可以看到,假錢雖然字口深竣,但是文字呆板。真錢幣流暢自然。看看祐字,結構很不勻稱。
5、這是一對“錫母”。可以肯定宋朝以來,鑄造母錢是先鑄造一批錫母,精修之后,成批鑄造銅母錢。這個,以后我專文敘述。
8、我這枚母錢,雖然薄小一些,但是邊緣的拔模斜度肉眼可以清晰看到。閉上眼睛,你用手摸都有明顯的感覺。
這種機雕類型的母錢,地攤上陸續可以見到很多,這就是當代雕刻機雕刻的母錢幣。當然,雕刻一枚錢幣成本很高。但是,雕刻幾十枚批發到各地,當然很有賺頭。
你經歷過就知道了。我揭示這枚假錢的依據:
1、這錢材質好,當代精銅。本色裸露。特別是清朝的大母錢很多。
2、這錢幣略有黑色,噴了一點淺淺的綠銹色,實質上沒有包漿,看來包漿真的難做。
3、錢體上你看不到使用痕跡。
4、邊緣沒有拔模斜度、文字也看不出筆畫的拔模斜度。
5、明顯的看出來“祐”字的文字結構不平衡。
6、母錢幣一般背文都有星月,這是目前掛在型腔中立放,平衡的需要。但是這枚假母錢是后邊光背。這雕刻機雕出一個月文,談何容易。
識別真假錢幣,確實是需要經驗,需要經歷。需要“有錢”,需要對比。一句話,需要有豐富的經驗,沒有識別不了的假錢。
下一篇,我給大家比較一枚更精絕的金國 50珍假母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