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玉龍
新京報刊文曝光“朝陽區現代城錢幣收藏公司欺騙老年人”一事。據記者了解,目前五家被曝光的公司均已關門,稱臨時收到通知休息。此外,朝陽工商、公安介入調查。(11月6日 新京報)
10月5日,新京報通過暗訪視頻的方式,披露了這幾家公司的內幕。
10月6日新京報又刊登了文字詳細報道。令人遺憾的是,記者回訪發現,報道中涉及的北京北文雅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燕文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亦采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天順典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燕文嘉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均已關門。
很顯然,這五家公司是“聞風而逃”;即便沒有逃之夭夭,恐怕也得潛伏一段時間。不過,至少證明一點,這幾家公司“有問題”,若行端坐正,為啥要怕媒體曝光呢?若自己底氣十足,又何至于這么快“關門大吉”?這些行騙公司的這一點著實讓人佩服,害人于無形之中,溜之大吉也如此順風順水。
不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緣何這幾家公司能夠能夠堂而皇之行騙,自然,這一方面同老人們的錢幣收藏知識欠缺有一定關系,禁不住商家的噓寒問暖、循循善誘,更或者威逼利誘等;另一方面,也與錢幣收藏市場的混亂不無關系;再者,錢幣收藏的監管失靈,也縱容了騙局的滋生。
令人不解且遺憾的是,一則媒體曝光后,這些公司為啥能夠迅速抽身?二則市場監管部門就沒有發現過這些公司騙人的門道?三則媒體曝光后公司能得到線索走人,而監管部門就沒有能得到線索將其一網打盡?四則賣錢幣文化公司扎堆現代城,難道管理方就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還就是故意放縱?
據悉,朝陽工商、公安介入調查。希望相關部門的介入,能夠對其進行依法精準打擊,給上當受騙者一個公道的說法。畢竟,這些賣價動輒成千上萬元的紀念幣實際價值并不高,多不具備升值空間;有的“錯版幣”實為舊版第五套人民幣等等。而這些,均是以老人們的積蓄為代價的;更何況,為此借款甚至蕩盡家財者,豈不是會要了“親”命。
近些年,老年人似乎成了傳銷、直銷、詐騙者們青睞的群體。一些老年人與時代發展并沒有同步,他們接受新知識能力,以及防騙的技能遠遠不足,這既需要提高他們的能力,更需要市場監管部門不遺余力對市場進行“凈化”,不能總走在媒體曝光的后面,更不能只是充當“掃尾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