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曾廣太 文/圖)從2015年開始,紀念幣發行量不斷攀升,但是,目前社會上還無法普遍接受紀念幣作為普通貨幣進行流通,因此紀念幣消耗量并不多,發行量等同于存有量。這就使得在奉行“物以稀為貴”理念的收藏界,紀念幣收藏價值的提升難以達到預期;而對于以炒作為主的 “幣商”來說,缺少透明的發行數量對提升紀念幣價格更加不利。
紀念幣是為了紀念國際或本國的政治、歷史、文化、體育等方面重大事件,或杰出歷史人物,或珍稀動植物等,由各國中央銀行發行的普通金屬(銅、鎳等)紀念硬幣。這種紀念幣可按其實際面額進入流通領域,流通紀念幣多數被用于收藏。
在紀念幣發行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流通紀念幣升值能力難以提升。有收藏者認為,發行紀念幣時應減少發行量,否則使得流通紀念幣失去其投資增值功能,淡化收藏意義。泉州市紀念幣收藏愛好者王先生表示,流通紀念幣本身的意義不是收藏,而是“流通”,紀念幣的發行也不是為了投資增值,只是作為紀念事件的一種表現方式。由于以前紀念幣獲取渠道較少,因此紀念幣就自然成為收藏界的新寵,但是紀念幣的收藏本身只是紀念幣的衍生品。如果只是為紀念幣升值而減少發行量的話,獲利更多的還是幣商而不是收藏者,畢竟越是量少的收藏品,普通藏家的收藏成本越高。
王先生同時建議,紀念幣收藏首先應盡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表面,汗漬會污染金銀幣表面,最好用密封的塑料袋把金銀幣密封起來,這樣既不影響觀賞,也能起到阻隔空氣及塵埃的作用;盡量不要碰撞紀念幣,避免留下痕跡。其次,如果金銀幣表面有污漬,應放在溫皂水中清洗,再用清水沖洗干凈,用軟布輕輕擦干,放置在干燥通風處;盡量不要用堿性強的水沖洗,也不要用刷子刷,堿性容易腐蝕金銀幣表面。最后,存放金銀幣時應同時放置變色硅膠,它主要起到吸附潮氣的作用,在干燥時硅膠為藍色,吸取到潮氣后就會變為紅色。
來源: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