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美元要“換臉”的消息把美國搞的沸沸揚揚,著名女性廢奴主義者哈麗特·塔布曼要把前總統安德魯·杰克遜擠到背面去。其實,縱覽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選擇把杰出人物當作鈔票圖案的首選,這里面有何玄機?而伴隨著男女平等大勢所趨,紙幣上“誰上誰下”又都有什么說法? 記者王磊
因為臉熟 路易十六想出逃被活捉
在鈔票上印肖像畫,有世界貨幣之稱的美鈔最為典型。1、2、5、20、50美元上印的分別是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第3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第7任總統安德魯·杰克遜、第18任總統尤里西斯·格蘭特。除了總統們,還有兩位開國元勛:首任財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和政治家兼物理學家的本杰明·富蘭克林,他倆的肖像分別被印在了10美元和100美元的紙幣上。除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以及印度等國家,也都選擇了讓杰出人物的肖像畫充當鈔票的“面孔”。
為什么那么多國家都喜歡在紙幣上印上肖像畫呢?其實,除了名人可以為國家形象和民族文化做“代言”的考慮外,還有更為科學的原因。根據銀行方面的解釋,其中有“防止偽造”、“親切感”和“容易識別”等原因。因為作為社交動物的人類,眼睛擅長分辨人臉,哪怕臉部只有一點差別或者模糊,都會感到不舒服。在紙幣上印肖像畫來讓假幣容易識別,就是利用了人類進化出的這一特性。而且,人臉還容易使人產生親切感,具有容易記憶等優點。這可有史實佐證。18世紀后半期爆發法國大革命中,國王路易十六計劃逃亡國外,結果被國境附近瓦雷納當地居民發現,并被帶回巴黎處死。在那個既沒有電視也沒有網絡的時代,而且經過喬裝打扮,路易十六還是被發現了,就是因為當時法國錢幣上印有路易十六的面孔,所以全國人都知道他的長相。據說,用于紙幣上的人物的選定并無明確標準,但從防止偽造的角度,長相特征明顯而肖像畫不易復制的人會受到青睞。
誰上誰下 丘吉爾想登臺也不容易
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應該是出現在鈔票上次數最多的女性。在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這些屬于英聯邦的國家,紙幣上都能看到英國女王的頭像。作為英國王室的代表,所有英鎊的正面都能看到伊麗莎白二世的頭像。除了她之外,5英鎊紙幣的背面還印了另一位女性——英國監獄制度改革家伊麗莎白·弗萊,她在19世紀推動了女囚制度的改革。
但在2013年,英格蘭銀行宣布從2016年開始,5英鎊背面的頭像要換人了,換成前首相丘吉爾。這也就意味著今后能在英鎊上看到的女性只剩下了女王一個人。這個消息一公布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認為這種做法缺乏對女性的社會認同。到后來相關的抗議活動愈演愈烈,除了發起了網上請愿之外,還有人走上街頭游行,甚至威脅要訴諸法律行動。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英格蘭銀行宣布從明年開始,在10英鎊的紙幣上印上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的頭像。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當時還在推特上發文說英格蘭銀行的這個決定很好,充分展現了“理智與情感”。當然他的這個說法遭到了很多網友調侃,說這個玩笑開得很“尷尬”。
換臉風波 男女平等成大勢所趨
在美國,鈔票“換臉”同樣引發廣泛爭議,但卻不是單單為了“男女平等”。美國財政部起初計劃在10元美鈔上使用女性頭像。因為按照新版紙幣設計時間表,10元美鈔將最先接受設計。去年6月這一消息正式發布,也就是說10元美鈔正面的美國首任財長、開國元勛之一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頭像將被替換。
這一決定公布后,下至民間、上至政府官員都反對讓功勛卓著的漢密爾頓消失或變成“配角”。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本·伯南克對替換漢密爾頓頭像表達“震驚”;一些財政部前官員表示“失望”,就連財政部內部也有反對意見。隨后,替換目標逐漸轉向頗具爭議的前總統杰克遜,他因為奴隸主身份和暴力安置印第安人的政策屢遭詬病。
雖然漢密爾頓的頭像得以保留,但是新版10元美鈔背面將把財政部外景換成展示20世紀初美國女性爭取選舉權運動的畫面。至于新版5元美鈔,林肯的位置異常牢靠,只不過背面不再是林肯紀念堂外景,而會換成與紀念堂有關的著名人物,包括1963年在此發表《我有一個夢想》 著名演講的馬丁·路德·金、1939年在紀念堂演出的黑人女歌手瑪麗安·安德森、以及安排她在此演出的時任美國“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要知道,最近一次“第一夫人”亮相美國貨幣,還是1891年至1896年,瑪莎·華盛頓的頭像被印在1美元銀元券上。
看來,要想在紙幣上實現“男女平等”,仍然長路漫漫。
來源: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