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貴金屬紀念幣市場價格的走勢看消費功能的轉變 |
發布日期:10-12-02 09:41:2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孟固 |
2010年3-5月,我國相繼發行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彩色金銀紀念幣(第2組)、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金銀紀念幣(第2組)、第16屆亞洲運動會金銀紀念幣(第2組)三個貴金屬紀念幣項目,上述產品面市后其市場價格一直處于下滑狀態。究其原因,與市場大部分資金和關注點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前發行的“老精稀”貴金屬紀念幣板塊上有很大關系,“老精稀”板塊的紀念幣價格也一直處于“一路飚升”的態勢。在這種狀況下,市場對新品板塊較為“忽視”,而轉向關注2000至2008年間發行的次新貴金屬紀念幣品種。此時,市場中相當一部分資金仍然停留在紙幣板塊上,所以導致世界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金銀紀念幣進入市場后,依然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價格一度處于低位。上述情況一直持續到2010年7月底,當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金銀紀念幣進入市場后,場內外資金才開始對今年發行的新項目予以關注,市場格局出現轉變。隨后發行的中國石窟藝術(云岡)金銀紀念幣、中國京劇臉譜彩色金銀紀念幣(第1組)剛一入市,便出現了高開高走的盤面,價格“一路飛揚”而上。因此,也促成了后期發行的2011中國辛卯(兔)年金銀紀念幣的暴漲,市場價格之高令人咋舌。(具體價格見下表)
在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發行的30年里,其消費功能在最初主要是以“收藏需求”為主導的市場消費(一直持續到2003年),繼而轉向以“禮品需求”為主導的市場消費。從目前貴金屬紀念幣的市場價格走勢分析不難得出結論,消費功能正逐步由“收藏需求、禮品消費”轉變為以“投資需求”為主導的市場消費。 綜上所述,如果說從收藏需求轉變為禮品需求是貴金屬紀念幣市場消費的一個轉折,那么,從上述兩種需求轉為投資需求,則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轉變。這種消費需求與消費觀念的轉變,是由目前貴金屬紀念幣的市場價格所造成的。而市場價格的不斷攀升,主要源自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2、國內CPI指數上升、人民幣利率提高,物價飛漲,造成了居民存款出現了負增長。因此,國民所持有的資金勢必會尋求合理的投資渠道和投資產品,所以貴金屬紀念幣也就成為了民眾實現資金保值的關注點,資金流入幣市,助推市場價格上漲。 3、由于國內房地產政策的相繼出臺,抑制了樓市的投資和消費。炒樓資金也必須尋求具有投資增長的項目,從而使得貴金屬紀念幣投資成為了這類資金的關注點,炒幣相對于炒樓可控性更強,導致了炒樓資金強力注入幣市。 4、證券市場從2008年股市大盤下滑至今,資金對一直處在停滯不前狀態下的股市缺乏足夠的耐心和信心,這部分資金轉到幣市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5、中國金幣經銷商體系不斷擴容,但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量卻沒有得到相應增加,目前100家經銷商各自所分配到的有限份額使每個項目的產品流向進一步分散,回流到各大貴金屬紀念幣市場上的產品相應減少,需大于供,市場價格上漲。 6、一部分效益好的企業與機構也相繼開展資金的多元化投資,尋求有利潤的產品和項目,并把目光投在中國貴金屬紀念幣市場,這些資金的介入和產品持有,也是紀念幣市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基于上述原因,可以初步判斷,在未來的3至5年內,中國貴金屬紀念幣市場消費已不再以收藏和禮品為主導,以投資需求為主導的市場消費的格局將得以維持,直至一種新興需求的出現。(供稿:廣東粵寶黃金投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