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與傳承——記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工藝美術師朱熙華 |
記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工藝美術師朱熙華
朱熙華設計作品中國海軍首艘航母遼寧艦5盎司金幣
朱熙華設計作品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銀幣 在2011年、2012年連續兩屆的“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硬幣設計大賽”中,有一位年輕人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他的設計作品分別榮獲2011年大賽一等獎、2012年大賽三等獎,他本人還被評為2011年大賽“最佳設計師”。在近年來的中國貴金屬紀念幣和流通紀念幣設計競標工作中,他也斬獲頗豐,總共中標70多個面。能夠獲得這樣的優異成績,不禁令人贊嘆,真是后生可畏。而他卻淡定地說:成績已成為過去,放眼未來,在藝術的道路上,唯有繼續努力,不斷向前。他,就是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所屬上海造幣有限公司的工藝美術師朱熙華。 2005年,朱熙華從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舞臺設計專業畢業,進入上幣公司工作,2006年8月走上幣章設計及浮雕制作崗位,師從上幣公司副總工藝美術師羅永輝。 踏上錢幣設計之路,用朱熙華自己的話說,就是“純屬偶然,卻又必然”。在進入上幣公司之前,他從未想過要做一個錢幣設計師,甚至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職業存在,只是一心想當一個舞臺設計師和插圖畫家。但由于他一心想從事一份藝術性要求強一些的工作,而不是那種過于商業化的設計,所以因緣際會進入了上幣公司,更可喜的是,他發現自己的性格和愛好很適合做這個工作。“可能這就是緣分吧!”朱熙華笑著說。 不過,錢幣設計工作與舞臺設計專業還是有很大不同,快速的轉型極富挑戰。然而經過實踐的鍛煉,朱熙華深刻地體會到,藝術其實是相通的。舞臺設計時運用的空間感和戲劇性、插圖的想象力與畫面感,都能與錢幣浮雕有機結合起來,他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藝術“道路”。 對于錢幣設計工作,朱熙華充滿著激情和喜愛,絕大多數情況下,他沒有把工作當作“職業”來看待,而更像是一份熱愛的“興趣”。每一天,他都以最飽滿的精神面對所謂的“挑戰”,用最嚴格最挑剔的態度對待每一件作品。因為他知道,錢幣設計師是靠作品來說話的,所以平時經常第一個來到工作室最后一個離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辛苦,但他卻樂在其中。 “這種狀態真的很奇妙,有時我甚至感覺至今仍在讀大學,只是選修了一門新的課程而已,也許這就是上天對我的最大眷顧。” 回首七年的工作,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喜悅也有感傷,可是無論遇到怎樣的狀況,朱熙華都默默地告誡自己:不要放棄,堅持到底,翻過了這道山,就能見到壯麗的風景。 在眾多設計項目中,令朱熙華印象極其深刻的,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流通紀念幣的設計。整個項目時間緊迫,要求很高,而且是政治與藝術結合的產物。這樣的題材不僅考驗他的美術能力,更是對其綜合解讀能力的巨大挑戰。 項目初期,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通過篩選,產生了幾組方案,并且集中進行反復修改,報送中宣部審批挑選。但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這些方案都遭否決。這樣一來,原本不多的時間變得更為緊迫,而且一切都要從頭再來。接到通知后,朱熙華立即趕到北京,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重新設計的創作任務中。從白晝到黑夜,他不斷推翻原先的想法,修改、思考、反復……星星點點的靈感在腦海里漸漸地匯聚、整合、發光,照亮著手中的設計。他加快了創作的腳步,一點一滴將作品表達出來,呈現出來,最后完成時已到凌晨,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 朱熙華的設計最后被認可選用,為建黨幣的成功發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幣還獲得了2013年美國“克勞斯”世界硬幣設計大賽“最佳貿易幣”(Best Trade Coin)提名。 “現在回想起來,那24小時的經歷對我而言,是一筆難得的寶貴財富,尤其當看到凝聚著眾人汗水的精美樣幣展現在面前時,心情真的很激動。”朱熙華發自內心地感慨。 硬幣設計自2000年起引入了競標機制,給設計師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也吸引了不少行業以外的社會力量,在這一擂臺上進行公平的“較量”。但競標對設計師也造成了巨大壓力,千軍萬馬之中只有一位勝利者,這就是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尤其當這一年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后,下一年如何鞏固,如何突破?當屢競不中無功而返時,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擊能力如何?對此,朱熙華認為,這需要有良好的心態,平靜地面對壓力,不斷學習,不斷思考,永不言敗。 通過幾年的職業生涯,朱熙華深刻地感受到,年輕人要有謙虛好學的品格,傳承老一輩錢幣設計師的優良傳統與精神,并將其發揚光大。年輕人在事業起步階段,即使小有成就,也要切忌心高氣傲,需腳踏實地請教導師與前輩們,擁有一顆善于學習的心。在工作中,不可避免會碰到一些問題,有些通過自己的研究可以解決,但還有一些顯然不行。這時,老師的幫助就猶如雪中送炭,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干著自己喜愛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共和國名片的設計者,朱熙華倍感自豪與榮耀,但他也深知肩上的分量與責任——接過前輩的旗幟,不斷傳承與創新,為祖國的錢幣設計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還將繼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