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2015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定于2016年1月16日發行猴年賀歲普通紀念幣一枚。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于2016年1月6日至1月15日辦理第一批次2016年賀歲普通紀念幣的預約,2016年1月16日至1月30日辦理第二批次2016年賀歲普通紀念幣的預約。
猴年普通賀歲幣,破舊立新,改變了傳統制模工藝,翻開了普通紀念幣里程碑式的一頁,是普制幣發行至今藝術效果與品質最卓越的一枚普通紀念幣。
該枚紀念幣正面刊“中國人民銀行”、“10元”、漢語拼音字母“SHIYUAN”及年號“2016”,底紋襯以團花圖案。背面主景圖案是一只俏皮可愛的小猴,將中國傳統剪紙藝術與裝飾年畫元素和諧相融,其抬手遠眺的造型寓意翹首期盼新年的到來,小猴身上裝飾象征農歷臘月的梅花。內緣左上方為中國傳統的桃形花燈,花燈上裝飾著梅花圖案;花燈上方飄動的綢帶寓意節日的喜慶祥和。內緣左側刊“丙申”字樣。
求臻至善,精益求精
該枚紀念幣無論圖稿設計還是浮雕制作,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場硬仗。時間緊迫不等人,設計靈感需激發,浮雕制作要多樣……為此總公司專門組織召開了石膏型評審會,綜合石膏型效果,提出了寶貴的指導意見。沈幣公司在充分借鑒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用近一周的時間對圖稿進行了二次創作:即在原設計圖稿的基礎上,延續了羊年賀歲幣裝飾剪紙的風格,將小猴的頑皮與可愛彰顯的淋漓盡致。從小猴的頭部、眼睛的層次,再到手的動勢,軀干的轉折等,反復經過三輪大的修改,無數次的細節雕琢,既要保證圖案本身的精美精致,又要把控后期模具制作中圖案的精細度。
浮雕創作是硬幣產品從圖稿設計創意轉變為樣幣實物的關鍵一環,其創作水平也決定了硬幣的整體藝術效果。為了使浮雕效果達到最佳,沈幣公司還專門成立了浮雕設計小組,同時分三個方向對浮雕進行設計,盡可能用更多的浮雕表現手法來展現不同的藝術效果。為在實際幣面只有0。03-0。12mm的圖紋高度(也相當于成人的一根頭發絲的直徑)上傳神地展現出小猴的三維形象,設計師們充分了應用了硬幣浮雕數字化設計制作技術,期間經歷了無數次推翻的過程,最終確定出最佳方案,并得到了總公司的認可。
技術藝術,完美融合
在金銀紀念幣中,多層次噴砂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技術,可以較好的體現浮雕的層次,而普通紀念幣的生產工藝確無法達到這一效果。根據總公司對幣面效果的專業指導意見,沈幣技術人員經過刻苦攻關、反復實驗,終于在猴年普通賀歲幣研發之際取得突破性進展,將貴金屬的反噴砂工藝首次成功應用在普通紀念幣上。
同時由于該項工藝首次應用于批量生產,為保證模具的質量,設計制作中心技術人員張殊慧、劉勇等堅持每天多次奔波往返于壓印現場與制模車間,與一線印花機長等生產操作人員及時溝通交流,共同探討模具開裂、塌陷、“閃光線”、“粘模”等技術難題,適時掌握壓印生產現場所反饋的第一手模具質量問題,認真分析產生原因,并針對各種技術質量問題及時提出工藝改進方案,積極做好壓印生產與模具制作的技術結合工作,為猴年普通賀歲幣生產的順利進行贏得了寶貴時間。
同時,為增強可識別性和提高仿造門檻,沈幣公司將多項防偽技術集成應用于猴年普通賀歲紀念幣于一身,不但極大的增強了紀念幣的防偽效果,更突顯了硬幣新穎獨特的視覺特征。
優化組合,戮力攻堅
猴年普通賀歲紀念幣投產以來,為確保大規模生產的持續穩定,沈幣公司緊緊圍繞“擴展產能和革新模式”開展生產——以打破常規管理為突破點;以數字信息化建設為創新點;以新設備風險防范為管控點;以印花機數字管控為切入點;以數管自主管理為著力點。
全新的操作人員組合、全自動化裝盒單元的上線、坯餅全自動檢測線投入使用,實現了嚴峻生產形勢下數字管理改革的大踏步前進,紀念幣產能提升的規模效應得到極大的釋放。同時,不斷優化了坯餅自動檢查機表面質量判斷功能,實現產品質量控制點和原材料成本最佳控制點的有效結合,實現了平均誤剔率低于5%的質量要求目標。
另外,為了逐步實現普通紀念幣產品質量控制的自動化,沈幣公司聯合廠家共同研制了普通紀念幣花餅在線檢查機。技術質量部、造幣技術研究所與廠家技術人員多次針對檢查機的檢查指標、檢查尺度進行現場研討,逐步明確了檢查項目、檢查尺度等要求。
檢查機研制獲得了成功,通過了行業專家組組織的各項功能檢測能力進行的測試,在猴年普通賀歲紀念幣批量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在,僅4人就能完成原來需20人才能完成的生產任務,生產效能得到極大的提升,實現了平均日產量的大幅度提升,拉開了賀歲幣規模化生產的宏偉大幕。
多年來,普通紀念幣以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為主,現如今,在整個印制行業轉型的大背景下,普通紀念幣生產任務是關乎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的生命線。站在企業發展的拐點,借著金猴的祥瑞之氣,百年老企已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沈幣人已展開堅實的臂膀,準備擁抱紀念幣生產春天的到來。
來源: 沈陽造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