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跌宕 金貓入市(廣州日報) |
金幣投資 文/圖/表記者林琳、葛丹 略有回調的國際金價昨日又下滑3.8元/克,站定在284.4元/克左右。國際金價近幾日的跌宕,令不少投資者也從上周的拋售黃金轉為趁低入市買金。 “紙黃金是投資黃金的最好渠道,我自己也投資,但是在里面賺到錢的人不如在實物金中賺到錢的人多,”金銀幣行家陳浩敏認為。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限量3000枚以內的金銀幣有投資價值”,市場人士認為,金銀幣市場的收藏準則就是“老精稀”,不少“老精稀”在2001年時的價格僅是目前的10%左右。 銷量比上周翻了幾番 市場人士認為,早期金銀幣的發行量小,是當時特殊的發行制度造成的,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目前市場擴容,發行量劇增,但是其中部分品種相對未來的市場來說,還有可挖掘的部分。比如“內蒙古”,發行量為10000枚,三五年后也會成“老精稀”,升值空間也值得期待。 在所有金幣品種中,陳浩敏認為“金貓”的貨幣屬性造成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事實上,近日國際黃金價格跌宕,緊貼金價銷售的熊貓金幣立即作出反應,目前套裝價格比上周下跌9%。廣州永正熊貓金幣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陳櫻表示,年底將近,對黃金的需求主要是實物黃金將大大提升,由于供需關系,金價繼續下跌的可能性比較小,據其介紹,這周熊貓金幣的銷量比上周翻了幾番。 陳浩敏并建議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1995年、1998年和2002年的“金貓”。他分析,熊貓金幣向來的發行是“以銷定產”,沒有庫存,而是由市場反應來確定每一年的發行量,跨年則不再生產前一年的金貓。 因此,個別年份的金貓因為特殊原因,發行量較少。比如1995年的金貓設計不夠“討喜”,市場接受程度不高;1998年因為當時金價暴跌,影響銷路;2002年的金貓重復了2001年的圖案,購買者減少。種種原因導致這3個年份的發行量相對較少,因此陳浩敏認為有投入的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