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錢幣市場冰火兩重天 |
集幣市場 “今年我等于白干了一年”,一名今年從金銀幣市場轉入郵票市場的投資者對仍在繼續下跌的郵幣卡市場抱怨連連,“上半年行情飛漲時,誰能料到下半年跌得這么狠?”市場商家更是有苦說不出:“四五月賺到的錢下半年就還回去了,大部分人總體還是虧。”2011年的郵幣卡市場以8月為分水嶺,演繹了一場生動的“冰火兩重天”。 文/記者 林琳 金銀幣市場在2011年3月時趁金銀價格飆升開始發力,一路向上;7~8月間,郵市開始輪番上漲,其中老郵票價格漲上1997年后的最高點。然而,好景不長,8月開始,幣市郵市開始節節雙跌。 縱原市場方經理分析今年集幣市場整體走勢時表示,在2011年春節至6月之間,看似暢旺的市場其實已經出現了下滑的先兆,反映在部分品種價格開始走下坡路,但市場在此時信心十足,并未產生警惕;7~8月間,部分先知先覺者已經嗅到不妥信號,但大部分商家因為熱錢的“蓄水池”效應而認定市場僅僅是出現了正常的調整,并判斷行情還要繼續向上。 在9月時,集幣市場正式進入冷淡期,一部分行家開始觀望。“但他們仍心存希望,認為年底的禮品市場將帶動行情回漲”,方經理說,這是因為禮品潮是每年年底的最后一擊。然而,令人失望的是,慣例的禮品潮雖然如期而至,但熱度與往年相比冷了幾分,成交數量大幅萎縮。市場行家江則昊告訴記者,目前應該是市場的最低位。 郵票市場降幅略低 郵市的“定海神針”1980年版“金猴”價格雖然依然保持在11000~12000元/枚之間,但已是有價無市,少有成交;紅極一時的絲綢板塊、雙聯板塊和生肖板塊因是“出頭鳥”而跌勢明顯,上世紀60~70年代發行的郵票價格也出現下跌。 盡管如此,市場行家陳志軍告訴記者,郵票市場相對金銀幣和紙幣降幅略低,比如第三輪狗小版僅跌3元左右,猴版價格基本沒變化,甚至部分年票價格還出現上漲,例如2011年年票從75元漲至190元。 作為2011年最關注的龍題材,第二輪龍票從5800~6000元左右跌至5400元之后,目前又回升至5600~5700元左右,題材影響力未變。 另外,備受矚目的第三輪“新龍”即將于2012年1月5日發行,行內預計此可為郵票市場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生肖板塊將最為受惠。“集幣市場中不同板塊基本同起同落,但降幅和起點略有差別”,陳志軍說,“新龍”的發行只能帶動郵票板塊,無法惠澤整體市場。 明年應是“機會年” “幣市大跌的最主要原因是金銀價瘋漲時,大多數品種跳空上漲而不是有節奏地緩慢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