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泉局”雍正通寶”大樣錢(徐培基) |
發布日期:09-10-13 08:38:3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徐培基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10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雍正通寶鑄于清世宗雍正年間(1723-1735年),世宗在位13年。據史書記載:雍正通寶制錢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八月世宗接位,戶部議定各省只準設一個錢局,并統一將各錢局名稱改以“寶”字為首,次用本省一字簡稱,全滿文。次年(1723)始鑄“雍正通寶”寶泉局。 雍正錢鑄量少于康熙,背文一律宋用滿文紀局,當時因銅源緊缺,銅價人工上漲,鑄錢賠本,虧損嚴重,當然無法多鑄。因此,鑄錢受到限制,除寶泉、寶源、寶云局長年鑄造制錢外,其他諸局,有的停鑄或合并,有的時鑄時停,鑄量明顯減少。凡喜愛古錢收藏者都知道清代錢幣中雍正朝制較少,尤以增加收藏者難度,但其制錢“規整量足”。雍正錢始鑄一直保持錢徑在27.5毫米左右,錢體重量為一錢四分(5.18克)。到后期即雍正十一年改輕錢重為一錢二分(4.44克)。從流通中基本沒有摻雜及薄小私鑄,是因當時社會經濟比較穩定,法令又嚴,違禁自少。又從雍正錢傳世實物考證來看,雍正錢是清代加朝制錢中確屬于小而精地位。 筆者經多年古錢幣收藏,尤喜專題收藏雍正朝一代制錢,現已集齊15個錢局的雍正通寶錢(見《錢幣》報,07年7月上半月,第13期B4)。對雍正朝各鑄錢局的不同版式更是情有獨鐘,F特捧出收藏中較少見的寶泉局“雍正通寶”大樣錢(見照張),以給錢界朋友共賞。 寶泉局雍正通寶:錢徑29.5、穿5.5、厚1.6毫米,重6.35克。傳世品,銅色純黃,銅質細膩,地張平整,錢文筆劃之間均勻,并無任何沾速,字口清晰較深,制作規整,表面光潔磨損自然,文字氣息流暢,具備樣錢特征。 由于此品超行用品1毫米,超重1.16克。據孫促匯《清代早期錢制中的幾個問題》(《陜西金融,錢幣專輯(16)》1991年清代錢幣和近代紙幣研究專輯)所說:“惟供用內廷者為樣錢,樣錢有重1斤,清代一斤約6百克,內廷用錢枚重6克左右。今見順治通寶背上福字或背滿漢文福字的大型錢,直徑達29毫米,重6克以上。這很可能就是順治年間宮內所用之錢?滴、雍正二朝也有厚型大錢,如雍正寶云局就有重達6.5克以上者,可能即《清史稿》上所記的“運京錢”。筆者推測此枚寶泉局“雍正通寶”大樣錢即是雍正朝“宮廷所用之錢”能流傳至今實屬稀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