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大銅章 方寸溢酒香(賈關法) |
發布日期:09-09-28 08:32:3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賈關法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10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由羅永輝先生設計、上海造幣有限公司鑄造的《中國酒文化》系列大銅章,以黃酒為開篇之作,數易其稿,精心打造,于歡慶共和國60華誕之際閃亮登場,為幣章收藏者開拓了新的視野。 黃酒大銅章的正面,是一個酒壇的頂視圖,壇口密封處寫著一個篆體“酒”字,壇肩四周系著兩道金色的繩結。圖案簡潔,造型粗放,內蘊豐厚,雖未開壇,猶聞酒香,有一種擋不住的誘惑。大銅章的背面,中間是一個大酒壇的側視圖,壇上鐫刻著飄舞的祥云,壇周圍環繞著黃酒釀造的傳統工藝流程(選米、浸米、蒸飯、后發酵、開耙、蒸酒、榨酒、裝壇)。勞作者10人,皆戴烏氈帽,一看便是道道地地的紹興人。 黃酒被唐代白居易贊為“麥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為酒,孕和產靈”,以色、香、味、形“四美”飲譽海內外。紹興是黃酒之鄉,南宋時便有“城中酒壚千百家”、“傾家釀酒三千石”的盛況。現在,你只要聽一聽那些酒名,也會不飲自醉。什么“狀元紅”、“女兒紅”、“花雕酒”、“加飯酒”、“香雪酒”等,無不滲透了醇厚的鄉俗民風,聯結著一串串美麗的民間傳說。 紹興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可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稻作農業的河姆渡時期。古越大地孕育的每一位歷史名人,無不與黃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2500年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憤圖強,起兵伐吳之時,將鄉民所贈的幾壇美酒倒入河中,全軍將士迎流痛飲,群情振奮,士氣昂揚,留下了一個“投醪出征”的千古佳話。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假如沒有紹興老酒的神奇效力,又豈能在曲水流觴的聯唱之后,盡情揮寫出《蘭亭集序》這卷天下第一行書?假如沒有酒的媒介,唐代的賀知章與李白又怎能成為推心置腹的忘年之交?賀老的“金龜換酒”和李白的“千里載酒”豈非空穴來風?假如沒有紹興老酒的“推波助瀾”,明代的兩大“怪杰”--徐渭和陳洪綬,又豈能打破繩墨,我用我法,開創一代畫風?徐文長常于醉后作畫,以芭蕉、葡萄、梅花等常見花卉潑墨寫意,氣勢奔放,酣暢淋漓,終成青藤畫派的鼻祖。陳洪綬在徐渭之后,住進青藤書屋。清軍攻占紹興時,被清兵搜出。清軍頭目久聞老蓮翰墨洛陽紙貴,心中竊喜,備以筆墨、絹帛,令其作畫。見他寧死不從,只得投其所好,以美女、美酒相邀。陳洪綬乘著酒興連畫數幅,卻幅幅不署名款。清將發現后,請其補題,老蓮醉眼朦朧,懷抱畫卷呼呼睡去。三更人靜,他卻悄然破窗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