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視覺美學的角度鑒賞辛亥革命百年紀念金銀條的浮雕藝術魅力(楊聽松) |
發布日期:11-07-31 08:27:1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楊聽松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1年8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標志著辛亥革命的全面爆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實現了中國國家體制的一次重大轉變,使民主共和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它譜寫了資產階級革命奪取全國勝利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金銀條的主題畫面取材于鑲嵌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下層大須彌座腰部的漢白玉浮雕“武昌起義”。浮雕作品由傅天仇制作,精細地刻畫了武昌起義革命志士舉槍攻打湖廣總督衙門的壯烈場景。 把這座辛亥革命題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浮雕作品搬上金銀條的舞臺,從漢白玉高浮雕轉向貴金屬淺浮雕,從視覺美學上可以讓我們領略貴金屬浮雕藝術的精妙魅力。 在這套制作相當精致的紀念金銀條上,綜合了“武昌起義雕塑”的立體效果,保留了強大的敘事性,又由于是起位極低的淺浮雕,利用透視效果來營造出特殊的空間效果,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地表現出革命先烈為推翻舊王朝統治,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充滿生氣的藝術形象,并以復雜的動勢貼切地展現出群像中每一個人物的內在情感,傳遞著革命史詩般的激昂壯烈。 100年前的某日,武昌全城惶惶不安,吹著大革命山雨欲來的狂風。我們恍惚間跌入了那場改寫中國歷史命運的風暴漩渦。革命黨人拍案而起,“干革命為的就是犧牲!怕死也沒有用。反是死,不反也是死!黃花崗革命同志,死得其所,死得痛快!更何況,我們還有成功的希望,死中求生!”,向前進吧,推翻封建王朝,為中華民族殺出一條血路來。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金銀條描寫的正是大戰來臨的前一刻,一群革命志士,中間那位壯年戰士,表情強悍激昂,雙手高舉刺刀,正轉過頭來向左側的戰士呼喊“向前進吧”!前面有兩位身體前傾正在作沖鋒狀的戰士,互相依偎著,口里高喊呼應著,他們的刺刀馬上就會刺向那個封建舊王朝已經發出惡臭的腐爛傷口。他們身后有年邁戰士,也有年輕人,表情冷峻,臉上流露出誓死抗爭的堅定力量,所有這些人物被組成一個整體,人物間互相半掩著,把圖中所有的人物編入了一個整體構架中,人物間彼此交錯遮掩,整個隊伍仿佛活動起來,好似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一場激烈的流血戰斗即將開始了……,顯示了革命黨人氣勢磅礴的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