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中的“老、精、稀”紀念幣是泛指在1979年至2000年間中國人民銀行所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由于這類幣的年代久(相對)、題材精、數量少,故稱其為“老、精、稀”。
近年,由于國際金價的不斷走強,以及國內群眾收藏和投資錢幣熱潮的不斷高漲,使現代中國貴金屬紀念幣受到了廣泛關注,更使我國“老、精、稀”紀念幣受到了極大熱捧,令其市場價格較發行時上漲近5至10倍之多。
由于這類紀念幣存在市場價值高,發行和現存數量少,防偽工藝差,真假難對比等現象,因此,違法者利用可乘之機,對該類紀念幣進行造假,從中謀取高利潤、高回報。
目前,違法者進行紀念幣造假的情況,大致有如下幾類:
1、采用銅質鍍金鍍銀造假
2、采用金質混入銅鉛造假
3、采用完全相同的材質造假
前兩種情況,通過黃金檢測的手段可鑒別其真偽,但第三種情況,因為其材質與真幣完全相同,如果沿用前面的方法則無法鑒別出真偽。近期就有一案例,圖示如下: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10-9/2010988261498940.jpg)
![中國集幣在線_泉友社區_JiBi.Net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10-9/2010988261459300.jpg)
上圖為1993年發行的孫中山先生5盎司紀念金幣。該幣當時的發行數量為99枚。至今,該幣每枚的市場價格已在110萬人民幣左右。通過贗品與真品兩者間的對比,發現有如下差別:
1、署名圖章:真品幣的圖章外框呈閉合狀,而贗品幣的圖章外框無閉合。
2、孫文人像:真品幣的人物像長而略顯清瘦,而贗品幣的人物像則略顯豐滿。
3、浮雕工藝:真品幣的浮雕工藝運用合理,畫面張弛有度。而贗品浮雕工藝浮于表面,表現過于夸張。
由此可見,造假技術讓人瞠目結舌。收藏者如沒有真假幣的對照,則難以發現其中奧妙,以致收藏贗品而不知。
長期以來,甄別錢幣的真偽、判斷錢幣的品級,一直是困擾我國錢幣鑒定與評級行業的一大難題,并已發展到刻不容緩,亟需解決的地步。那么,處理好此問題,關系到我國錢幣行業能否朝著更健康、更完善的方向發展,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世界各國間的錢幣交流日益加強,而就在此形勢之下,美國NGC機構也隨之悄然登錄中國。該機構是全球領先和最大的第三方錢幣評級服務提供商,所評級的錢幣數量超過其他服務機構的總和,錢幣總市場價值超過190億美元。在過去的20年中,全球許多最重要的錢幣和收藏品都經過NGC鑒定。其情況和特點如下:
一、錢幣鑒定與評級
美國NGC機構采用70級謝爾登評級,將錢幣的品級分為:差(Poor)、一般(Fair)、較好(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