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有很多效果,必須用手工完成,有一種內在的生命力。所以她主張電腦與手工相結合。精細與靈動都不缺乏。
工作照3

她不斷求變,總是吸收新的事物來激發創作靈感。當然,從不拘泥于單一形式,喜新不厭舊更源于她對錢幣藝術的追求,因為它們給常歡帶來的更多是想象的空間,創作的靈感,對錢幣美的探尋。
普通紀念幣《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普通紀念幣《迎接新世紀》

“澳門回歸”流通幣的設計,她把復雜的澳凼大橋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用線來表現,這樣,外形與現實接近,同時又保留整個大橋的氣勢。在“迎接新世紀”流通紀念幣的設計中,她用象征著歷史的車輪來體現出中國經過的風雨歷程,體現出歷史的印跡。畫稿以一種全新的思維表現了新世紀的到來和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不可阻擋的宏偉氣勢。能夠敏銳地觀察到事物本質,這是常歡作為一名優秀設計師的天賦。不是簡單地做加減法,而是根據對題材精神實質的深刻理解,對形象元素進行重新組織,運用富有詩意的藝術結構,加以升華,這又是她所擅長的一種新穎設計方式。
最有意思的是,常歡自詡為“圓型綜合癥患者”,她只要看見一個圓型的事物,無論休閑趕路逛街,任何狀態之下都會停下來特別看幾眼。不管是櫥窗,廣告牌,對于圓型的有種天然迷戀。因為她認為錢幣藝術有一個局限性,形制大多以圓為主,所有的想法和創意都需要在這個結構中完成。
隨時隨地汲取養分,融入自己的創作,這是常歡永遠的堅持。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所有涉及到的創作元素,內涵韻味十足,而且很精致。她認為,錢幣愛好者大多受過良好教育,閱歷豐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相應地對設計師閱歷和生活修養的積淀要求就會很高。記得有人說一位藝術家,人生就是藝術,藝術就是人生。我想,常歡也可以如此概括吧。她讓自己的思想永遠跟上時代的潮流,把古典藝術和現代文化更加完美地結合,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而有了豐富的閱歷,對生活的感悟,入木三分的洞察力,更加懂得創造和體味生活,作品自然充滿了靈性,創意也就更加貼近收藏者的心。這使得常歡不僅是一位多產的錢幣設計師,而且她的作品也往往能夠成為收藏者追逐的“寵兒”。
常歡說自己是一個天生的錢幣設計者,現在她的每一筆設計,每一個想法,都是適合錢幣的。什么圖案什么創意,只要工藝允許,都想在錢幣上嘗試。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