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當代貴金屬紀念幣的集藏投資地位 |
發布日期:08-11-20 08:17:00 作者:路過蜻蜓 新聞來源:錢幣報 新聞點擊: |
本稿刊載于2008年《錢幣》報博覽會特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眾所周知,投資品領域按風險和收益的角度來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風險低,同時收益也較低,我們稱之為防守型的投資產品,如黃金、石油、國債等;另一類為風險較高,伴隨著可能的高收益,我們稱之為進攻型的投資產品,如期貨、股票、藝術品等。一般來說,防守型的投資產品和進攻型的投資產品在理念上是互斥的,因此絕少有投資品同時兼具兩方面特征。然而,貴金屬幣在經濟危機時以真金白銀的內在;在經濟繁榮時以藝術品的表現,便很好地把投資品的進攻型和防守型特點融合一身。在所有的收藏領域中,貴金屬藝術品無疑屬于高端板塊。貴金屬幣既然是以真金白銀為原材料,經精工鑄造并限量發行的當代藝術品,那么絕對值得我們投資和收藏。 我國從1979年始發當代貴金屬幣以來,一共發行了超過1600個品種的貴金屬幣。這超過1600個品種的貴金屬幣,已經可以算得上洋洋灑灑。從中國錢幣史的角度看,當代貴金屬紀念幣絕對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中華文明五千年,錢幣的種類確實多不勝數。導致在錢幣愛好者當中,有人喜愛古錢幣、有人玩清朝民國機制幣、有人一直留存紙幣、有人收集流通紀念幣,當然也有很多人鐘情于當代貴金屬幣。也許是文人相輕的緣故,每每玩不同錢幣板塊的人聚在一起,我們經常會發現玩老幣的人從內心容易輕視玩新幣的人。筆者有時會聽到某些錢幣收藏者甚至專家在評論起中國當代貴金屬幣的時候搖搖頭,意思是這個領域太淺薄,不屬于“文物”的范疇。沒有歷史價值,地位不高,集藏難度不大,而且從學術的角度來講沒有多少東西值得深入研究。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新中國貴金屬幣身上包括了太多的精彩之處。諸位請看: 1: 新中國貴金屬幣是當代文物。首先我們來看看官方對“文物”定義的解釋:198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把“文物”一詞及其所包括的內容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其范圍實際上包括了可移動的和不可移動的一切歷史文化遺存,在年代上已不僅限于古代,而是包括了近、現代,直到當代。 而我國貴金屬幣已有29年的發行歷史,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過程。在公元2000年之前發行的很多幣,由于只供外銷,由上海造幣廠和沈陽造幣廠第一代工藝大師們擔綱,其設計思路、雕刻風格和工藝特點已和近年來所發行的很多幣迥異。也就是說,2000年前發行的很多幣已帶有鮮明的時代性,其風格再也不會和日后發行的貴金屬幣雷同。此外,2000年前所發行的許多幣經過長期的熱烈 |
上一篇:中國銀行啟動銷售牛年賀歲銀條(上海商報)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