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黃沙吹盡) |
發布日期:08-12-05 08:10:18 作者:黃沙吹盡 新聞來源:錢幣報 新聞點擊: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8年12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 試將我國現代金銀幣問世以來的作品,與一些異國情調的海外漂泊“來客”在腦際做一場中外錢幣回顧展,當緩緩帷幕迤邐,作為開場之作,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等國的錢幣作品的登場自然眩人眼目,而同場較藝的國幣——本色金銀幣、彩色金銀幣這些出現在展覽目錄中的作品更讓人們對這場展覽充滿心動和期許。想必許多對藝術心懷崇敬傾慕亦或好奇的人們都將在這些“純中國”的、耀眼奪目的藝術錢幣作品前留連注目。 每每國際錢幣展,都是年度錢幣業界的一場盛事,紀念銀幣連續幾屆的發行也成為不大不小的焦點,如何博采出新,著實讓人頗費周章。案幾上擺放的十幾枚往年歷屆大展紀念幣,疑問在最初的欣喜之后悄然而至,今年的紀念幣我們能看到什么? 本屆博展紀念銀幣講述了兩個久遠的故事。正圖,博展“圖騰”――會徽。要言不繁,屬較為常規的設計。關鍵在背圖設計可見匠心獨運,中心畫面突出了中外交互,歷史異同的主旨,透過凹凸斑駁的秦半兩,幻影朦朧、縷縷煙塵中來往的商旅和喧囂的肆宇街市正絮叨著歷史的凝重;一頭母狼露出尖銳的牙齒,警惕地注視著周圍,圖案表述母狼正在為傳說中的羅馬建城者羅慕路斯和瑞慕斯哺乳,下面刻有“ROMANO”字樣的拉丁文。像證明古老地質年代的恐龍化石一樣,貨幣的嬗變也編演著一幕幕歷史的活劇,成為追溯人類歷史那流金歲月的化石留痕。其歷史含義無疑豐富而深遠,宛如翻開了兩個古老帝國絢爛多彩的歷史畫卷,可以從中獲得別有天地的藝術享受。個中隱喻著什么,讓你我在思索中體會――歷史的天空……時間的永恒…… 此幣尤以背圖可圈可點。稱得上滿幣煙云,達意瀟灑,語淺而意雋。設計截取原幣畫面僅保留主干,將其細枝末節大膽修剪:一個從封閉的小村落最終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的古羅馬狼正走進黃土塬上的秦帝國,探首方孔制錢內一窺究竟。簡約后的畫圖和演繹的主體,不需要刻意“中國”,卻將中國式審美的“留白”和中國元素大膽糅合滲透其中,拿捏表現手法的立意準確清晰,有機地圖解了中外貨殖文化的源遠流長,將涵蓋錢幣展的“國際”二字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種婉轉的中式表達是可以被全世界解讀的。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作品用它的藝術表現創作,征服觀者的眼球、心窩,收藏的一縷癡念的熏風迷醉著知性者的感悟,將歷史的影像,印拓在厚重、色彩斑斕質感的金屬錢幣之上,伴您在迥異的時空之間冥想……那真是很愜意的事情!這份收藏不言而喻是須要錢包的滋潤,但這份空冥的靈動如此誘惑撩人可是讓你心旌搖動! 所謂“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這一枚的新鮮出爐,使我們信心重燃,不會對大展紀念幣的未來過早地失去希望。2008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展紀念幣的登場亮相,是錢幣藝術對歷史對文化對傳統,用藝術的語言做出的高調回應。經過多年來錘煉,作品日漸成熟和完美,并透出對作品內在精神的深入追求。正好比我們看重的,并非昔日的成功,而是明日的新境界。 當然我們也看到由于表現的是錢幣展主題,范疇因題材而局限,不似作為中國元素符號的傳統文化題材較易引起共鳴,設想如若最大發行量6000枚或可差強人意。由此可知,錢幣,尤其是貴金屬幣,不是隨隨便便,像蘿卜白菜一樣論堆賣的東西。銷量不等同于質量。誰更有權利評價世事的成敗?這都是市場與經典趣味之間始終撕纏的話題。話題雖不算新,但還是屢有亮點。也許對于幣展紀念幣現象,我們需要的不是論爭出孰對孰錯,而是 |
上一篇:生肖寶寶送吉祥,合家美滿慶團圓(周銳)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