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金銀紀念幣的藝術特色及其審美導向(下) |
刻劃人物性格是使典型人物生動、鮮活的重要藝術技巧。在“四大名著”金銀幣中,襯托、對比、夸張,以及利用矛盾沖突等是常用的表現手法。
《西游記》(第1組)金銀幣中,1盎司彩色銀幣“龍宮借寶”,在對比的運用上頗有可圈可點之處。此圖寫孫悟空在試用了龍宮的幾件兵器之后,由龍王親自帶領去見識那根二丈多長,一萬三千五百斤重的“如意金篐棒”。畫面上,上不見頂,下不見底的“定海之寶”,與矮小機靈的孫悟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由“金篐棒”的神奇,突出了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和大無畏精神;而孫悟空與龍王的形象,設計者也有意識地制造對立的因素:前者臉色明亮,洋溢著好奇和志在必得的神情;后者臉色灰暗,既有譏諷之意,又帶驚恐之狀。通過二者的對照和比較,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不同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使作品更加意趣橫生,引人入勝。
在《水滸傳》(第2組)金銀幣中,5盎司長方形彩色銀幣“公孫勝斗法破高廉”,將雙方置于矛盾沖突的“風口浪尖”,展示人物的不同性格,藝術地再現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公孫勝與高廉本是同道中人,若論本領,旗鼓相當,勝負難分。然只為一念之差,兩人走了相反的人生軌跡:前者匡扶正義,置個人生死于度外;后者倚仗他人權勢,恣行邪惡。畫面上,穿著紅色太極八卦圖道袍的公孫勝,身材魁偉,大氣凜然,左手揚起正義之劍,右手伸出威武之指;而身穿紫色袍服的高廉被逼至一角,窮途末路,驚惶失措。升騰而起的沖天烈火,令高廉妖術中那些怪獸毒蟲紛紛墜地,原形畢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三、釀造意境之美。
意境是指藝術作品所表現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tǒng),及由此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意境的構成:一是象內之象,即直觀物象的描繪;二是象外之象,即滲透于物象背后的情思;三是意外之味,即作品的無窮意蘊和深層價值。
在“四大名著”金銀幣中,設計者往往根據主題、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等因素,充分發(fā)揮中國傳統(tǒng)繪畫長于寫意的特點,采用散點透視、蓄勢留白、詩情畫意等表現手法,融會貫通,巧妙構思,超越時空,啟發(fā)想象,釀造出意境的不同審美趣味。
意境的雄闊壯觀之美。在《三國演義》(第3組)金銀幣中,5盎司和1/2盎司金幣“赤壁之戰(zhàn)”,將這場恢宏壯觀、以少勝多的“智慧之戰(zhàn)”,濃縮于方寸。孫劉聯(lián)盟以3萬人馬與曹操80萬大軍抗衡,三方的計謀策略、心理戰(zhàn)爭和軍事行動錯綜復雜,連環(huán)計、苦肉計、草船借箭、借東風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設計者竭盡刪繁就簡之能事,將畫面集中于“火攻”二字,且總共只畫了3人,其中黃蓋立于船頭,作佯降狀,艙中一卒手持火把,另一卒彎弓射箭;對面的曹軍,只畫兩面旗幟和一排連環(huán)戰(zhàn)船,更不見人影。設計的巧妙之處在于,以幾條巨大的平行曲線和若干火焰紋,盤旋于曹營上空,表現火烈風猛、煙炎張?zhí)斓那榫,并使幕后的諸葛亮、周瑜等智者,展現于人們的聯(lián)想之中,可謂“畫有盡而意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