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熊貓金幣設計師訪談錄》 |
發布日期:13-01-12 08:29:1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遙石 |
1982年版熊貓金幣也是延續了這樣的設計風格,正面是天壇,背面是熊貓形象,這樣格式化的圖案結構在設計之前就已經確定。背面圖案沒有爭議,正面圖案起初有幾個備選方案,包括天壇、長城、國徽。長城的力量感太強烈,更適合用軍事或國防題材。國徽顯得過于嚴肅,而天壇更接近人文性的題材,與熊貓和諧可愛的形象比較貼合,所以最后選擇了天壇。 問:第一套熊貓金幣設計過程是不是很曲折? 胡:1982年版熊貓金幣的背面設計稿,由上海造幣廠設計雕刻組的5至6位設計師一起設計,當時提出的設計方案非常多,有各種各樣動作形態的熊貓,當時設計師去了上海馬戲團,熊貓吹喇叭、騎車的形象都用上了,陳堅的圖稿因為熊貓的動作最穩定,所以最后中選。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熊貓金幣終于正式和大家見面了。 第二部分 熊貓金幣三十年,是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 熊貓金幣的生命力很強大,它的延續過程很復雜,傾注了很多很多人的心血。 問:都說歷史是由來創造的,熊貓金幣三十年,最令您難忘的人物有哪些? 胡: 要談到熊貓金幣,一個人物和一個廠是繞不開的,他們功不可沒。 首先是朱純德先生,從1982年的凹刻法,朱純德先生作出了很多貢獻,他對于美術造型、美學理論很有研究,對于早期熊貓幣的設計理念和表現手法貢獻很大。 還有上海造幣廠,當時的領導和設計師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心血。就設計師層面,陳堅,孫奇齡,葉柏林,駱行沙,方茂森,這些都是必須要記住的功臣,他們在熊貓金幣的發展初期做了很多工作。 問:熊貓金幣三十年,您認為這是一個怎么樣的發展歷程? 胡:坦白地說,熊貓金幣開始沒有太大壓力,因為海外藏友剛開始就很喜歡熊貓金幣,因為它的圖案豐富漂亮,升水又低,包括運輸費,設計費,升水也只有3%。但是后面慢慢有了壓力,為了刺激銷售,熊貓金幣每年的圖案要變。 熊貓金幣早期沒有成熟的經銷體系,主要由中國香港長城硬幣投資有限公司的前身銷售部分,再委托香港寶生銀行銷售部分,然后再去各國的錢幣博覽會擺個攤,給別人的感覺有點像皮包公司。 進入90年代,海外經銷活動就比較活躍,海外經銷商的規模也逐漸擴大了,我們慢慢有了相對成熟的經銷網絡,熊貓金幣也一步一步打開了國際知名度。坦白地說,海外藏友早期并不是喜歡熊貓幣,而是喜歡中國的熊貓,海外藏友真正認可熊貓金幣,是凹刻法出現五、六年以后,即80年代末90年初,他們產生了一個感覺:任何一個國家的投資幣都不如中國的熊貓金幣豐富多彩,由此開始,他們對熊貓金幣的藝術性和工藝性,才真正有了認同感。 從國內市場來說,1982年版熊貓金幣只面向海外地區銷售,國內想要收藏只能通過領導簽字用外匯券購買,1984年,熊貓金幣才開始在國內市場上出現,當時的價格是40多元/克,現在已經翻了十倍。國內的熊貓金幣收藏發展,憑我個人的感覺,是在熊貓金幣制定了發行量,出現了少量套裝金幣開始,因為發行量比較透明,套裝金幣有證書有裝幀,便于送禮,熊貓金幣的收藏開始慢慢發展起來了,因為它適應了社會需求。 問:以前聽您說過一句話,您說熊貓金幣的生命力很強大,怎么理解? 胡:是的,熊貓金幣的生命力很強大,它的延續過程很復雜,傾注了很多很多人的心血。生命力強大的根本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國內外對熊貓金幣的推崇,熊貓的題材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第二個原因是熊貓金幣永遠代表著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和鑄造工藝。熊貓金幣發展過程中有幾個節點,在推廣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低潮的時候,我們就要思考怎樣通過工藝的改變,在不增加成本或少增加工業成本的情況下,取得一個新的面貌來吸引收藏者的關注。早期的凹刻法是中國獨創的,進入90年代,加拿大、英國開始出現反噴砂法,我們也想應用這個工藝,其他的題材不好試,就拿熊貓金幣來試,1995年版熊貓金幣上就能看見反噴砂工藝了。還有局部鍍金,雙金屬,斜齒,以及黃金白銀之外的貴金屬紀念幣,只有在熊貓幣上才能看見。熊貓金幣承受了很多實驗,對金銀幣貢獻很大,但同樣的,它也代表著最先進的理念和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