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諸多“第一次”見證輝煌三十年 |
發(fā)布日期:10-01-18 16:18:37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康清平 |
由他引薦還結識了我仰幕已久的上幣錢幣設計師陳堅、童友明二位老師,他們分別設計了多套中國金銀幣章,有的曾在國際上榮獲“最佳金幣”“最佳銀幣”獎,會面時應我請求二位老師欣然在我筆記本題字“以泉為友”。第一次參觀博覽會印象深刻,記憶美好。 第一次投稿。中國金幣三十年,普及多幣文化,傳播集藏知識驕人業(yè)績之一是創(chuàng)辦《中國金幣》和開通“中國金幣網”。由于網、刊開通開辦,極大便利了集藏愛好者了解中國金銀幣發(fā)售政策資訊,學習有關專業(yè)知識。《中國金幣》創(chuàng)刊以來,我多次投稿,其中,第一次投稿別有一番感受。那是2001年,我收到北京華銀金飾品公司寄來的錢幣資料,郵件里夾著一本厚厚的書,蘭色封面上:刊印2000年廣州郵票錢幣博覽會熊貓加字銀幣,上方紅底白字“中國金幣”格外醒目。翻開這本書,圖文并茂,一色的中國金幣信息資訊,令我新奇,我想:這比過去自己剪報零七八碎強多了!閱讀這本刊物,使我聯(lián)想起二十年前喜讀復刊后的(1980年第6期)《集郵》時的情景。當時,文革動亂停刊十年后又復刊的《集郵》,給集郵愛好者帶來多么大的驚喜。捧讀這本雜志,我不忍掩卷,生發(fā)靈感,寫下“《中國金幣》—新的集藏向導”讀后感。認為它會像一面新的旗幟,引領廣大愛好者在貴金屬紀念幣儲藏領域闊步向前。這篇短文,以讀者來信的形式,刊發(fā)在《中國金幣》第五輯上。從此,我受到鼓舞和激勵,不斷為《中國金幣》投稿,先后有“評刊”、“集藏漫談”、“獲獎感言”等多篇文章上刊。為《中國金幣》投稿,不僅鍛煉了我的寫作能力,也加深了我與中國金幣業(yè)界友人的聯(lián)系和交往。每年錢幣博覽會,《中國金幣》編輯部總給我預留幾張參觀門票,讓我常懷感念。 第一次評選。中國金幣推行“精品戰(zhàn)略”以來,選題更加科學,設計制做日臻完美。為檢閱中國金銀幣設計制作水平和社會認知度,提高集藏愛好者鑒賞能力,中國金幣從新世紀初年開始,每年都要組織“最受群眾喜愛的年度貴金屬紀念幣”評選。作為集藏愛好者,我曾多次參加這項評選活動,其中2001年在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現場投票,是第一次。當我走進展館大廳,領取兩張評選表格后,填上自己心目中的優(yōu)秀序號,投入選票箱。沒曾想,這不經意的參與投票,竟給我?guī)硪馔獾捏@喜。一個月后,我在單位閱讀《金融時報》“金融文化”周末版時,忽然發(fā)現我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列在評選揭曉幸運獎獲得者名單中,當時倍感驚訝和興奮。第一次評選雖然倉促上陣,所選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