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幣三十年,從海外到國內,由“貴族收藏”走入尋常百姓,探索中前進;通過完善發(fā)售機制,推行精品戰(zhàn)略,普及金幣文化,營造集藏氛圍,使中國金幣品牌日益深入人心。做為集藏愛好者,我與中國金幣雖然半路相逢,但回首十多年親歷見聞、親密接觸走過的路,許多的“第一次”,讓我回味無窮,難以忘懷。
第一次剪報。初識中國金幣,從閱讀和剪報開始。大約九十年代初,熱衷集郵的我,被社會上日益興盛的錢幣收藏所吸引,加入到集幣行列。先是集紀念幣,接著介入金銀幣,不過,在接觸金銀幣實物之前較長一段時間,我是從新聞報刊中了解金銀幣的,是“紙上談幣”。那時,央行發(fā)行紀念幣(不論流通紀念幣還是貴金屬經念幣)大多通過報刊公布信息。自己有個學習習慣—剪報。凡讀過的報紙,自認為有用,就剪輯下來。那時,集郵、收藏、紀念幣發(fā)行消息,是我最感興趣,因而也是剪報搜集的重點內容。記得當時報刊上,經?且恍┌l(fā)售信息。如:“中國熊貓金幣”、“中國生肖金幣”、“中國杰出歷史人物”、“辛亥革命”、“馬可波羅”、“亞運會”等。這些發(fā)售信息里,時而出現(xiàn)的象“成色”、“盎司”、“升水”、“長城硬幣”、“泉友齋”、“海外經銷”等許多陌生的詞匯,讓我感到好奇而平添求知了解的渴望。
我的第一次剪報,大概是1995年。一天閱讀《人民日報》第二版下方一則消息:“‘三國演義’紀念幣在海外發(fā)行”引起我的注意。這則消息大意是:中國人民銀行今天開始發(fā)行一套“三國演義”紀念幣,由四個品種組成,其中金幣2枚,銀幣5枚,均為足金精制;紀念幣正面圖案均采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形象,背面圖案有“桃園三結義”和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的形象。消息中還說:這是央行計劃發(fā)行的“中國四大名著”系列紀念幣的第一套。承擔這套紀念幣海外總經銷的是“中國長城硬幣投資有限公司”,該司總經理趙燕生日前在香港對記者說中國人民銀行自1982年發(fā)行熊貓金幣以來,中國錢幣在世界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許多以中國文化、民俗風情、歷史人物、珍惜動物、生肖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的紀念幣,都引起全球收藏家和錢幣愛好者的廣泛興趣,市場日益看好。這則剪報文字雖短,但透漏的金銀幣發(fā)售信息,使我產生強烈的好奇,它見證了中國金幣主要面向海外市場銷售那段歷史;也激發(fā)了我—一名啟蒙集藏者對中國金幣的喜愛和期待。
第一次買幣。是1996年12月。這一年10月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