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現代貴金屬幣市場歷史發展談其后市的發展前景 |
擴大。 通過以上的事例我們可以了解到,這三次的升幅都與題材的熱點、國際金價的升高有著密切的關系。 然而,在中國貴金屬紀念幣34年的發展過程中,也有過三次大的跌幅。 第一次:1995-1996年,我國現代貴金屬幣遭遇到市場需求的冷淡期,供大于求。而銷往海外的部分,也碰到了市場需求的瓶頸,銷路不暢。 第二次:2002-2005年,在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第二次需求熱浪之后,由于發行幣種過多,從而導致了相當數量的產品未能被市場充分吸收。同時,整個經濟形勢也處在一個低谷期,且無任何熱點題材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造成了各種金銀幣的價格不斷下跌。 第三次:2011-2013,正值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第三次大的需求之時,這期間市場價格不斷攀高,產品銷售一度非常火爆。此時,發行幣種過多、規模過大的弊端也逐漸顯現了出來,導致大部分的流通量未能被市場完全消化。而且,當時國際金價也向著下行方向發展,且國內外經濟形勢極其不明朗。在綜合因素的作用下,市場出現了疲弱、無力支撐的情況,大量消費者持幣觀望并不斷離場。 從這三次的跌幅表現中,我們不難發現:過多的產品密集地涌入市場,以及過高的市場價格,將導致市場內有限的資金無力維持,而經濟形勢的不樂觀也導致了購買力的下降,從而使得整個市場陷入盤跌的走勢。 消費群體的需求變化對市場的影響 貴金屬幣的市場消費,可分成收藏、投資和禮品三種消費需求。筆者認為,最早的收藏消費群體和禮品消費群體,是隨著1997-2001年市場價格第一次大幅上漲而形成的。而投資消費群體,則是在2009-2011年貴金屬幣市場價格不斷攀高時,進入到市場中的。 我國現代貴金屬幣的三次消費高潮,除了與諸如題材的熱點、國際金價的走高、經濟形勢的影響等因素相關聯外,還有值得注意的一個因素,那就是與消費群體的大規模介入分不開的。而不同種類的消費需求,也構成了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只有在市場需求不斷增強時,市場價格才能夠得以上升。因此,消費群體的轉換對市場的走勢變化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因此說明,近期市場低迷與疲弱的表現應該與消費群的具體表現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從2009-2012年的市場消費看,最為活躍的是以投資為主要目的消費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