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是龍和馬的合體,局部外表似龍,整體形象為馬,也就是長得像龍的馬。“龍馬精神”比喻像龍馬一樣精力充沛、健旺非凡,這是炎黃子孫自古以來所尊崇的拼搏進取、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也是逢年過節中國人常說的吉祥祝福話。很多人還喜歡揮毫潑墨抒寫“龍馬精神”四個字,精致裝裱,懸掛廳堂,看上一眼,渾身頓時充滿力量。
龍馬跟龍、鳳、麒麟一樣,也是傳說中的神獸,人們對龍、鳳、麒麟的形象都有共識,但對龍馬的形象卻很模糊,龍馬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先來從中國古代典籍中尋找答案,《龍馬記》曰:“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為形也,馬身而龍鱗,故謂之龍馬。高八尺五寸,類駱有翼,蹈水不沒,圣人在位,負圖出于孟河之中焉。”由此推斷,龍馬應該是馬身,披龍鱗,長翅膀的樣子,然而遍觀中國古代畫作,這樣的龍馬卻是罕見。東晉顧愷之按照《洛神賦》里“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的描寫,將六只龍畫成長著龍頭、龍鱗、馬身類似麒麟的動物,與傳說中的龍馬相近,但略顯怪異,缺少美感。再來看看西方的神話傳說,比較奇特的馬有兩種,一種是長著角的白馬,稱為獨角獸,另一種是長著兩只翅膀的叫珀伽索斯的白色飛馬,都只是在凡馬身上增加了具有神奇力量的附屬物,沒有一點龍的影子。試想,如果把龍馬塑造成龍頭、龍鱗、馬身的樣子,是否不倫不類,且容易與麒麟相混淆呢?若是再配上獨角、翅膀,則喪失了中國傳統味道,難以讓人接受。尋來覓去,只有青銅器“馬踏飛燕”里矯健俊美、蹄踏飛燕的天馬才最符合人們心目中的龍馬形象。
雖然龍馬是一種神獸,但現實中很多“龍馬精神”的圖畫和造型都是將它分開,以龍和馬的形象同時出現,龍騰馬躍,歡鬧喜慶,雖然曲解了“龍馬”的本義,但滿足了人們的心理訴求,從而贏得市場。人們喜歡把龍和馬放在一起并駕齊驅,還因為龍和馬之間有著密切關系,甚至可以相互轉換。《周禮》說馬八尺以上即為龍,《山海經》里講“馬實龍精”,也就是說龍成了精就是馬。《西游記》里的白龍馬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它本是西海龍王太子,后成了唐僧的坐騎白馬,取經路上無怨無悔,在寶象國為降妖被打成重傷,又說服豬八戒請回孫悟空,救了唐僧。大仁大義、忠貞不二的白龍馬,集合了龍和馬的優點,體現了華夏兒女高尚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風范。
中國人民銀行在1990年成功發行龍鳳紀念幣之后,又于1992年發行了龍馬紀念幣,也是以一龍一馬詮釋“龍馬精神”。龍是神龍,盤桓蜿蜒,有雷霆萬鈞之勢;姿態優雅,顯水澤靈秀之氣。馬是天馬,昂首騰躍,皮毛油亮,如光滑的錦緞;鬃鬣飛揚,似燃燒的火焰。兩只神獸在半空中相遇,對望的一剎那,風起云涌,馬嘶龍吟,漫天祥瑞,閃耀九州。我相信,當人們看到這幅氣勢磅礴的吉祥圖案時,精神都會為之一振,定能激發起干事創業的勁頭,為過上安定、富裕、快樂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拼搏。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龍馬精神”這樣美好吉利的詞語,又用毛筆字和圖畫將其形象化,并無限擴大它的吉祥寓意,最終成為極富觀賞性和象征意義的民俗吉祥圖案。人們對一龍一馬表現“龍馬精神”的圖案和造型已成思維定勢,因此龍馬紀念幣能受到普遍關注,所以說,中國貴金屬紀念幣只有迎合大眾的喜好,方能深入人心,獲得長久發展。
作者:靈犀一葉 中國金幣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