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雖小可耕耘—記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高級工藝美術師余敏 |
在錢幣藝術家眼里,錢幣是他們看世界的另一只眼。許多的錢幣設計師,把思想凝固在方寸之間,用無言的金屬記錄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所屬上海造幣有限公司的高級工藝美術師余敏,就是其中的一位。余敏是寡言的,但他的作品,卻包孕炙熱的情感。 1980年,余敏從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畢業,進入上海造幣廠擔任錢幣設計工作。刻苦與鉆研不僅使他迅速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錢幣設計師,更使他的作品有一份靈動與專注。參加工作不到三年,他設計雕刻的1983年版熊貓銀幣,便獲得了美國克勞斯雜志評出的世界最佳銀幣獎,這為正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錢幣贏得了極高聲譽。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小伙,在不經意間創造了歷史。 余敏也許沒想到,隨后的30年間,這只“熊貓”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使他成為國內量產“熊貓”最多的設計師。 不同于世界其他投資金銀幣,中國熊貓金幣每年都會更換熊貓圖案。作為全程參與并見證熊貓金銀幣發展的一員,余敏對熊貓幣的設計雕刻有獨到見解:“熊貓幣之所以在國內外受到廣泛的喜愛,最大特點就是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 余敏設計的熊貓幣,也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寫意的技巧,通過動物擬人化的表現,削弱了熊貓的動物屬性,賦予了更多人的情感。熊貓圓潤的線條,童趣的表現,與國外動物幣的寫實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顯示出中國錢幣文化的獨特魅力。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決定發行新版人民幣,這是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作品能成為國家流通硬幣的一面,是每一名錢幣設計師的夢想。通過幾年辛勤工作,從圖稿的完善,到浮雕的修改,余敏用心將藝術和技術融合,“栽下”一朵牡丹,在競爭評比中被選為“國花”。這朵1元硬幣上的牡丹曾開遍大江南北,流通到祖國的各個角落。 正當人們逐漸聚焦這位嶄露才華的設計師時,1985年,余敏卻進入中央工藝美院繼續深造。因為,他逐漸認識到,錢幣設計有著廣闊空間,也必將成為奮斗一生的事業,他要充分準備。 通過這次學習,余敏對錢幣設計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位真正的錢幣設計師要把握藝術創作的規律,駕馭技術,利用技術,在有限的尺寸中,在嚴格的工藝限制中,創造出無限的空間。”他的作品詮釋了他的創作態度,“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流通紀念幣、“劉少奇誕辰100周年”流通紀念幣、“中國人民銀行建行40周年”流通紀念幣,等等,都成了錢幣收藏者的摯愛。 余敏性格溫潤,心態平和,更多時候,是以一位傾聽者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他不追名逐利,但似乎又對世事了然于心。這種對事物的觀察,以及在生活感悟中的磅礴情感,為他的錢幣創作注入了陽剛氣質和豁達靈魂。 2008年北京奧運1公斤銀幣,是余敏創作積累和情感釋放的點睛之作。在構圖中,余敏將民族性的獨特創意,通過畫面不平衡的均衡感,給觀者帶來沖突感。他通過前后畫面大與小、動與靜的強烈對比,把現代物理中的力學概念引申到了視覺領域,使人不由自主地感覺到一種力量。無論是主畫面中的劃龍舟、拔河,還是作為背景的民族賽馬和民間太極拳,都鮮明地體現了時代性、地域性和永恒性,宣傳了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在世界奧林匹克紀念幣中烙上了深深的中國印跡。 余敏的奧運夢還展現在奧運獎牌背面浮雕的創作中。不同于奧運獎牌正面圖案由主辦國設計的傳統,背面勝利女神的圖案在歷屆奧運中是保持不變的,這對浮雕創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幾乎等同于直面歷屆獎牌的各國優秀設計師的競爭和挑戰。為了這次創作,從2004年開始,余敏就進行了精心準備,他對古希臘雕刻作了大量研究,逐漸加深對勝利女神的理解,經過反復修改與提高,最終由他雕刻的奧運獎牌背面浮雕被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認可,并正式采用。 “錢幣設計雕刻也是一種美學的體驗,每個人都有個性,而每個人的作品應該能反映出作者的藝術素養與心境,以及他工作時所擁有的不同感受。” “錢幣需要有個性,錢幣設計雕刻需要有個人風格。當然,一枚錢幣的誕生缺少不了整個工藝生產團隊的協作,這種團隊的協作精神是錢幣誕生的基礎,而這種團隊精神才是我們應該提倡和發揚的。” 這就是余敏,一位淡泊儒雅的中國錢幣設計師,一位將大道至簡深諳于心、活用于行的中國錢幣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