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金銀幣”能否有特殊表現? |
發布日期:10-08-02 11:10:0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許明罡 |
7月28日發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金銀幣(下稱“特區金銀幣”)無疑是今年又一個比較重要的貴金屬紀念幣題材。如果說改革開放開創了中國繁榮強盛新局面的話,那么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與30年的發展無疑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當之無愧的“窗口”。當然,對于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來說,除了認識其重要意義和題材效應之外,也同樣關注其價值前景的問題,用最流行的話來說,就是“特區金銀幣”是否具有高性價比?是否能有特殊的表現? 一、品種簡潔,規格適宜 此次“特區金銀幣”最大的特色無疑是其品種簡潔、規格適宜,包括1/4盎司金幣和1盎司的幣各1枚,都是再常規不過的安排,而由此推出的就是其發售價格肯定能為更為廣泛的群體認同與接受。加之題材本身的份量,顯然有助于加速其發行后的分流與沉淀。這種品種與規格上的安排,顯然具有兩方面的積極意義:一方面減輕了收藏愛好者的經濟負擔,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消費力量;另一方面則便于投資群體集中資金參與其中,從而為其自然升值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瓶頸”效應明顯 提到性價比,就不能不看最大發行量,而“特區金銀幣”則在這方面體現出了明顯的優勢,甚至可以說對于這樣一個重大的題材而言,這種發行量是超乎想象的,金幣最大發行量2萬枚,銀幣最大發行量3萬枚,與近些年來金銀幣的整體發行量比較,“瓶頸”效應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該套貴金屬紀念幣中的相當一部分將是定向銷售的,并且會被包裝成禮品進行饋贈,由此市場流通量也就有望大大降低。在視量為“生命”的收藏品投資市場,占據了量上的優勢,無疑就等于搶得了先手,市場對其后市也會有更高的期望值,從而推動其發行后的強勢表現。 三、市場需要亮點 紙幣板塊近一年多來表現異常活躍,金銀幣市場雖穩健有余,但多少顯得沖勁有所欠缺。近期,紙幣板塊再掀風云,這對于同屬一個大板塊的金銀幣而言,獲得了一次有利的機遇和良好的啟動氛圍,在這種情況下,就急需有“龍頭”品種能夠起到引領作用,特別是在新發品種中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焦點”和可集聚人氣的潛質,就更容易產生市場的共鳴。可以說,“特區金銀幣”的面市恰恰是在一個比較恰當的時機。今年金銀幣選題中份量重的品種多,世博、亞運,再加上生肖、特區,已經營造了一個較為可觀的“集團沖擊”態勢,如果能有亮點冒出,那么勢必會帶動全年金銀幣乃至整個板塊的表現,在這個敏感而關鍵的時刻,類似于“特區金銀幣”這樣的量少精品就格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