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有名的雕塑,是立于博物館前的雕塑“拓荒牛”。
雕塑家潘鶴最初的創意,是“開荒牛”,“改革開放、搞特區建設,深圳特區從無到有,要求我們這一代人奮斗到底。”之后變意“孺子牛”,出自當時的深圳市長梁湘:“人民公仆就是人民的牛,人民的孺子牛。”但更多的人,特別是來深圳打拼天下的年輕一代,對“拓荒牛”更感興趣。在他們眼里,“拓荒牛”就是深圳的象征。深圳30年輝煌,深圳30年燦爛,正是深圳創業者“拓荒牛”開拓精神的體現。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金幣,主圖就是“拓荒牛”。幣面上的“拓荒牛”,設計者并沒有實寫,以浮雕再現雕塑,從創作的角度,是費力不討好的事。金幣尺幅太小,表現手法單一,表現技巧單一,即便你有回天之力,也無法將原作的神韻和氣勢,完美地在幣面上展現。正因為如此,設計者獨辟蹊徑,以獨特的“剪影”手法,繞開了它的“短”,同樣也用這種新穎的方式,發揮了它的“長”。幣面上的“拓荒牛”,雖只是一個剪影,但寥寥數筆,前行中的巨大阻力依舊表現了出來,戰勝困難奮力前行的天大決心也依舊表現了出來。如矗立的山,如奔騰的海,居于金幣之上,有“喝令三山五岳開道,我來了”之神威。在這里,“拓荒牛”也不單單只有“拓荒”的意義,對于年輕的深圳,它更有一種類似于祭祀的莊嚴神圣色彩。“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金幣設計的成功,這是最為關鍵的一筆。
30年拓荒,30年探索,30年巨變。深圳已經成為我國對外交往的重要國際門戶,同時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精彩縮影。“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金幣表現這一點,用的是象征手法。整個畫面,以“拓荒牛”為中心點,“拓荒牛”身后,摩天大樓高聳,象征的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功;“拓荒牛”身邊,絢麗光束閃耀,象征的是“國家創新型城市”成型;“拓荒牛”頭頂,禮花五彩十色,象征的是“國際化城市”崛起。這些深圳所獨有的反映城市風貌的元素,是無數年輕的創業者智慧與膽略的結晶。當然,如果沒有“拓荒牛”,這些元素并沒有特別的意義,有了“拓荒牛”,讓我們知道了深圳30年的艱辛,30年的發展,30年的騰飛。于是,30年深圳的步伐,在幣面上,形成了有機的一體。再加上材質“金”的本色,尺幅之間的內涵,由此延伸到無限,給我們以巨大的想象空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金幣和銀幣正面圖案,內環是常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而外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