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謊言,抑或欲望的緣起——大銅章《不變的風景》系列之《傳說》解讀 |
發布日期:12-11-14 11:24:2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胡默 |
《傳說》,是大銅章《不變的風景》系列中的第二枚,與第一枚和諧寧靜的《云間》相比,該章顯得混亂噪雜,不真實的,夸張變形的,荒誕的人類活動,在那些巨大的喇叭里透出隱隱的不安與焦灼。很多東西被打碎了,失去了平衡,人們拿著攝影機、喇叭、相機在瘋狂地追逐什么,追逐著什么呢?
該紀念章正面圖案借助夸張、變形以及超現實的藝術手法描述了一個荒誕不經的故事,無數的喇叭以及人群正包圍著一只戴著高帽的老虎,人們在審判老虎,在以攝影機、相機以及喇叭記錄并傳播著這場奇特的審判。而審判的緣起則是因為老虎傷害了一頭牛;背面圖案則以夸張、隱喻等手法描繪了一個置于云上的人正痛苦地承受著無數巨大刺耳的喇叭聲。人,在充斥的聲音里迷惘、煎熬、不知所措,很多東西被掩蓋了,很多東西又被奴役了,是什么呢? 《傳說》,會因那個在喇叭聲里掙扎、焦灼、痛苦的人形而成為藝術畫廊里沉重而堅定的一頁。 一 傳說,抑或謊言? 《傳說》,在《不變的風景》系列大銅章中扮演了“始”的角色。它像是在為之后發生的事尋找一個緣由,又像是在追根究底,探尋表象背后的真相。這可以說是一次關于探究人類生存真相以及人性本身的冒險。該系列紀念章有著一種巨大的能量,使人敢于去面對真正的真實,接受并沉思。 創作者***在其美術作品集中曾這樣描述《傳說》: “傳說有一只兇殘的老虎闖進了農家的院子且傷了一頭牛,于是所有的喇叭都在傳播這個同樣的故事,你都信了。” “傳說把一頂高帽給老虎戴上,讓它跪倒在世人的面前,并接受我們的批斗,可以為它的同類所犯下的錯誤——贖罪。出于對傷牛的同情,你都信了。” “一群符號般的人還在不停的忙碌著傳播,編造著故事,不遠處無數個喇叭里不時傳來新編的故事,還夾雜著嘲諷、挖苦、挑逗……還有老虎孱弱的哀嚎聲。” “該相信什么?是喇叭、相機、攝影機?還是去看看那只老虎?” 創作者以還原某個傳說的方式為我們構建了一個荒誕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那只傷了牛的老虎背負了可笑的罪惡。人們對老虎的批斗像是在懲罰老虎對牛所造成的傷害,人們群情激昂,瘋狂地用相機、攝影機、喇叭記錄并傳播著這場批斗。他們要傳播什么呢?是讓你相信這場批斗是真實的,還是別有用意呢? “該相信什么?”創作者如許問,卻也是全人類需要去解答的。相信什么,意味著你接受并認同某個事實;不相信什么,便是對自身與外在的質疑以及自身立場的保持。因此,該相信什么,這是一種質疑的狀態,是人類自身一種可貴的自我精神的留存,迷惘卻不盲目。或者,被認為是后現代主義者和后結構主義者的法國哲學家和“思想系統的歷史學家”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一直在做的一件事便是質疑、求證、追根究底,然后撕開現存的虛假面目,還歷史以本來真相,使人能從諸多謊言的困擾、迷惑中解脫出來,并重新去發掘自身的質疑能力,這是一種對人類文明發展至為重要的能力。福柯的《瘋癲與文明》、《規訓與懲罰》、《性經驗史》以及《知識考古學》等等,都以一種質疑與追根究底的執著精神去還原歷史真相。而此刻***的《傳說》在質疑傳說的同時,為我們戳破了一個占據整個人類文明的謊言:老虎只不過是個幌子,像一塊遮羞布遮去人類瘋狂攫取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