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百元鈔被指有錯字
近日,繼指出居民身份證上存在語文差錯之后,《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鑒在該雜志“2015年十大流行語”發布會現場,指出在新版的一百元人民幣上存在錯字,“壹佰圓”的“圓”字系錯用。
“我們有《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輔幣是角、分。我們的規范用字就是元。過去用‘圓’是歷史造成的,因為過去有銀圓,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有法了,在這個情況下,你新發行的人民幣怎么能用字不規范呢?你這個‘圓’字從法的角度來看有根據嗎?”郝銘鑒表示。
作為《咬文嚼字》的創始人,郝銘鑒認為目前的語言文字運用還是相當混亂,比如廣告中的“一生境所在”、“大行德廣”之類都不知所云,而“奶奶的熊”、“無餓不坐”、“飯醉團伙”等店名“一聽都是沒有立場、沒有原則、沒有道德的”。
他認為,除了這些商業性的用詞之外,一些城市標識用語也同樣不規范,比如在鐵道口常見的“紅燈停車,滅燈停用”其中“滅燈停用”的含義讓人難以理解。
對于“人民幣上有錯字”的消息,有網友表示,作為文字專家,提出“元”的錯體字,習慣用法“圓”也要符合現行法律“元”,值得贊賞。特別是他提到的身份證“出生”,的確錯得離譜。身份證還有一個重大錯誤,一面是“居民身份證”,另一面則是“公民身份號碼”,“居民”與“公民”含義完全不同。此外,也有網友稱,再錯也是人民幣,我也喜歡。網友@旺仔陳先生調侃:回收這種有錯別字的百元人民幣!六十一張。
專家觀點 用“圓”有防偽功能
湖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語言學家石毓智表示,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等各種權威性的工具書,“元”和“圓”都可以指同樣的貨幣單位,都沒有指出哪一個規范或者哪一個不規范。然而在實際運用中,則形成了兩種“約定俗稱”的現象:錢幣上一直以來用的都是“圓”字,可是大眾日常書寫則多用“元”字。所以說,新版的“壹佰圓”只是沿用了長期以來的一個文字使用規范罷了,不能說是錯別字。
此外,石毓智認為,“圓”放在“壹佰圓”三個字這個語境中更為合理,因為是“壹”不是“一”,是“佰”不是“百”,都是選一個筆畫更復雜的字體,目的是為了防偽。根據同樣的道理,選用“圓”,因為前者的筆畫多,有“防偽”的作用。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