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網06月26日訊,據科技評論報道,中國已開始試驗國家開發的數位貨幣,這項計劃已經在各大銀行做研發及測試。
據了解,從中國央行官員的演講及研究論文顯示,中國央行的策略是同時讓虛擬貨幣與人民幣共存。但目前此計劃無時間表,而央行對此試驗也極為小心。這將會是科技的一大躍進,顯示著中國開始在技術、金融、與可行性上著墨。而這對國際金融及其經濟將會有著巨大影響。
如果真的實現,這虛擬法定貨幣將被中國央行所支持并與紙鈔有著同樣法律身份。這可讓金融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刺激金融服務業,雖然可減少偽鈔及不法行為但也有黑客風險。
更重要的是,虛擬貨幣可給中國政府更多在民間貿易上的掌控,更了解經濟體的運作,也有助于減少黑金與貪腐。
因政府取得市場資料的時間會比現實還慢,虛擬貨幣可為政府提供及時性的商業反饋,央行的政策可更準確的對癥下藥。因為更容易取得,這也使得中國以外的國際區域更簡便的使用人民幣。
雖然印度、英國、新加坡、巴勒斯坦、俄羅斯、德國、與加拿大央行都在研究虛擬法定貨幣,但中國的測試則是世界第一。
其中,巴勒斯坦非常積極的希望建立自己的虛擬法定貨幣,因巴勒斯坦并無印鈔設備,也必須從以色列邊界進口紙鈔。
這項計劃較為隱憂的則是是否允許所有市民與中央銀行建立賬戶。但在清華財經評論里寫道,中國的虛擬法定貨幣可避免這問題,姚前說道,虛擬法定貨幣是可以與紙鈔融合為一體的,而民間銀行可為市民操作電子錢包。
而其他國家雖然在跟隨著比特幣的設計,但中國的虛擬貨幣結構將全然不同。
姚前表示,因人民幣的交易量較龐大,所以這貨幣不會用到Blockchain技術,而這正在研發的分布式帳目將定期檢查各賬戶的金額,虛擬貨幣的擁有權將由各民營銀行定期的檢查,來確保金額的準確度。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Simon Johnson表示,這是一個中國可領先各國的機會,創新的科技。中國的私人企業有很多創新,例如Alipay,我們也知道中國人民是比特幣的最大使用者。這項計劃可制造更多工作機會并且讓國家得到尖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