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中國現代鈔票設計背后的故事 |
在當時具有很強的防繪制能力;第三、第四套打破了框架式設計,均衡構圖形式,鈔票上下或左右局部設計多種繁密紋樣和團形花紋,主景圖案以胸像為主;第五套人民幣采用開放式框架設計,取消邊框及繁密紋樣,主景圖案以肖像為主,這種設計可以給鈔票的公眾防偽和機讀防偽設計留下更大的空間。
記者:這種設計理念的轉變,是不是越來越貼近鈔票的本質了? 邵國偉:從第一套到第五套人民幣設計理念的轉變,是流通環境的防偽需要所決定的,也越來越貼近鈔票的本質。只有事物固有的、本質的屬性發揮到極致,其使用價值才能充分體現。畢竟,形式都要服務于功能,鈔票的功能就是具有防偽性,而藝術特性的體現也要建立在發揮這一屬性的前提下。 在前幾套人民幣上,藝術設計得到充分體現,防偽性能滿足了當時的流通需要。而當今的鈔票設計是防偽設計和票面設計的綜合體,設計師不僅要具備藝術設計技能,還必須了解防偽技術和防偽特征的應用。第五套人民幣設計問世后,因為取消了傳統鈔票的邊框花紋,人像大,面額數字大,有人說不像中國鈔票,公眾也不太適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公眾逐漸認識到第五套人民幣的防偽性能和面額識別性能是要強于前幾套的。 我國第一次運用計算機設計制作鈔票 記者:第五套人民幣100元是您的代表作,該枚鈔票設計有哪些突破? 邵國偉:概括起來有四方面突破:一是改變了傳統框架性結構,有利于鈔票要素和防偽特征的融合,并為整套鈔票的設計形式確定了基礎。二是適應流通需要。正面采用“三大”的設計原則,即人物肖像大,面額數字大,水印肖像大,有利于公眾識別,更有利于防偽。三是運用現代設計理念。背面主景采用人民大會堂圖案,鈔票設計與主景原素相結合,主景圖采用人民大會堂正面圖案(此前大多數設計會選擇人民大會堂側面圖案),改變審美視角,把人民大會堂的柱子放在畫面前景,來代表權力機構,把人民大會堂的天頂圖案放在主景的上方,作為陪襯圖紋。四是采用計算機設計制作。以往鈔票設計中,圖稿是手繪的,圖紋是由手工放大制作并由機器雕刻,而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的圖紋設計是運用自行開發的計算機圖紋制作軟件完成的,這也是我國第一次運用計算機設計制作鈔票。 記者:在第五套人民幣100元設計過程中,有哪些難忘的故事?有無遺憾? 邵國偉:在設計過程中,有三件事特別難忘。一是設計形式爭議。第五套人民幣的設計團隊分別來自上海印鈔廠和北京印鈔廠,設計師們個性都很強,在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