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出發,去分析收藏規律,并購買一些得到收藏群體認同的品種,就不在乎別人說三道四,比如,那年四版熱火朝天時,我就寫了《不為亂花迷人眼,笑看風云穩如山》的貼子,著重談了自己看好三版三珍后勢的觀點,當時的棗紅是1800左右,最近,它七千多成交了,或許,這棗紅的升值幅度不及四版,但持有者會心態良好,信念堅定,不會眼巴巴的望穿秋水等資金來炒作。當時我就買了一些棗紅,我從不怕別人說棗紅沒有前途,即使有人鑼鼓喧天地把棗紅說成是垃圾,我也有信心并且樂觀作長線持有。
收藏品的價值,應由最終需求來決定,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終端消費的多寡影響著市場價格的漲跌,這是符合經濟規律的,人為操作的行情,可以影響一個階段的價格,但無法改變收藏規律的運行,即使某個品種的價格被拉得很高很高,最終在沒有終端消費跟上的話,也會回落,然后慢慢的由收藏規律修復。
隨著經濟良性發展,國民的財富迅速疊加漸成格局,文化需求的擴張是必然的,收藏市場會更加繁榮也成為一種可預期趨勢。
收藏群體是最堅定最徹底最純潔的終結者,他們有效地消化市場浮籌,一般而言,不會回流,不會對市場價格造成沖擊,分析終端需求量大的品種,大膽購進并長線持有,我相信會有可觀的收獲。
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莊何妨,無莊何患!
********************************************************
引用天文愛好者JB在2011-6-13 13:12:00的發言:
下面的問題,愿聽一聽老師的看法:
金總把設計、生產金銀紀念幣當做公司的品牌產品,做大做強,與其他收藏品競爭。這實在太有損人民幣的光輝形象!把國家的人民幣當成了企業的競爭產品!
看看《中國金幣》2010-04增刊,都是一些“陽光工程”、“中國金幣”的品牌體系建設、金總董事長形象、總經理形象、錢幣公司董事長形象、培育金銀幣“年輕收藏者”、開發專業產品、“中國金幣”品牌的市場推廣、全書充滿了產、供、銷的方法、手段和經驗!
根本不談歌頌我們偉大的國家,不談發行金銀紀念幣各種主題的重要意義,不談紀念幣的設計、主題構思心得體會。打著國家的旗號,干著為企業賺錢的事。
因此,我們不難想象為是么會出現那么多的錯幣,以及在設計、生產等方面出現許多不能令人滿意的紀念幣!
天涯布衣:我一直有這樣的觀點,如今的郵票、金銀幣、紀念幣、連體鈔,多少都帶著一些商業氣息,帶著一種長官意志,它們遠不及流通紙幣那種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