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喜紙幣隊伍添了新軍,又憂我信口開河無法兌現,更憂8050越買越貴,后買者肯定比先買者花更多的錢,這讓我如何坦然面對同樣信任我的這些人?好得布衣的品質尚存一些光亮,知道他們相信我不會做那些從中加碼賺錢的勾當。
于是不斷的向移動送錢------用手機向四面八方聯系,希望場內的場外的新的老的朋友關照惠讓,但多是無功而返,好得北京海風輕吹和廣州陳蘇慶各各關照六連和十連,總算有了些許慰藉對朋友有所交代。
想想本人初買8050時,大約是九五九六年左右吧,那時,也不過百十元,尚比80100低二十元左右,但沒多久,它便超越80100搶占了龍頭位置,此后十多年,其價格便一直穩穩地凌駕在百元鈔之上,這種長達十多年的凌駕和穩穩,足以證明它的魅力鶴立雞群,并非系短暫的沖刺短暫的風頭排名,和那種靠資金主力炒作、拔苗助長式的暴漲品種不可同日而語。
或許有人說,8050是被莊家控制了籌碼,促使它價格畸形,布衣孤陋寡聞,不知莊主是誰,或許07年之后有莊進駐也未可知,但我認為,07年之前應無莊,因為,按經濟規律,投資投機資金講究時限性和收益率,按常規,斷無為一幣品投入巨資放任十多年不理不睬之理,如是,那便斷定無莊毋庸置疑,無莊之藏品,能在較長時間內鶴立雞群,證明存世量與需求量之因果關系在起作用。
有朋友說及80100比8050回報率高出近一倍,這是概念的混淆,或者說是命題模糊,這命題,巧妙地利用了某一階段的效果來引導大眾理解為歷史效果,如果該題目為《四個月來80100的回報率高出8050近一倍》那倒是準確的。
但收藏品的地位排列,應連貫歷史,而不應把某一短暫的時段出色表現概括為長久的輝煌,
經濟時代,資金實力決定話語權,用雄厚的資金操作某種收藏品,便會使它價格飛漲,就連西方國家的財團都能影響國家政權甚至促使戰爭,又何況這小小的收藏品呢?所以,某些品種比如說8050被莊家操作而使它價格短期暴漲,透支未來升值空間,我不會感到驚奇,但收藏規律也不可小視,某物質的終端消耗決定其價格走向,注意我說的是終端消耗,并不是為了某種目標、扭曲其自然流通程序的采購囤積,雖然,投資資金的能量在某個階段能左右收藏品的價格,但以盈利為目標的資金不會與藏品長相伴,當達到預定收益率后,它會釜底抽薪,留下價格殘局由收藏規律慢慢修復,從這個角度而言,收藏規律也是一種經濟規律,收藏力量也是一種經濟力量,只不過它是分散式的、隱形的、細水長流式的。
再回到8050吧。
縱觀8050從95到07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