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將武術技巧揉合到武戲表演中。蓋叫天曾在上海舞臺創(chuàng)排《西游記》。《鬧天宮》中,孫悟空與四大金剛對打,當打敗第四位金剛并奪下其琵琶后,又與哪吒對打,蓋叫天在表演過程中,一把奪過哪吒手中的乾坤圈,一邊用琵琶迎擊對方長槍,一邊用腳變換姿勢舞弄乾坤圈,顯示了高超的表演技藝。
李萬春、李少春二人也是擅演猴戲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萬春的猴戲宗楊小樓,又得溥儀叔叔載濤貝勒的傳授。濤貝勒是京劇票友,以演《安天會》名動京師,他傳授給李萬春的猴戲秘訣是:人學猴,猴學人。李萬春在舞臺表演中注重猴的人格化。在臉譜設計上,李萬春采用“倒栽桃”勾法,上圓下尖,紅白分明,盡量減少黑線條,給人明快、干凈的喜感,還在近耳處加上棕色,模仿猴毛。在《安天會》中演“八卦爐煉猴王”一幕時,又在猴臉兩眼眼圈勾上金色,以示火眼金睛。在服飾設計上,李萬春在表演《安天會》中孫悟空“守桃園”這場戲時,把草王盔改成了金紗帽,紗帽上鑲絨球,后邊帶翅子,上邊戴翎子,以此來顯示悟空已經(jīng)擁有官職。在動作上,李萬春練出了“偷桃”戲的一種技巧,即在臺上吃真桃,轉(zhuǎn)圈啃皮,最后用手一拎,提起整條長長的果皮,常贏得滿堂喝彩。這些都是李萬春對猴戲的創(chuàng)新。
李長春是李萬春內(nèi)弟,他的猴戲同時琢磨了南北兩派的藝術特點。戲劇家翁偶紅先生認為他兼有“南猴兒的輕巧、活潑”,“北猴兒的大氣、沉穩(wěn)”。在臉譜設計上,李長春根據(jù)自己的表演風格和臉形特點,把整個面部勾成桃形,前額正中的拳頭紋線畫地開闊大方,左右長眉毛下的眼泡各填一道黑紋,以增加孫悟空的英俊氣質(zhì)。在動作上,他強調(diào)輕盈和敏捷,還把體育中撐桿跳高的技術動作運用到舞臺上。李少春曾經(jīng)帶著《鬧天宮》等戲出訪各國,把“美猴王”的形象傳遞到了世界各地。
孫悟空是名段《安天會》(《鬧天宮》)乃至整個《西游記》劇目中最重要形象。在京劇藝術發(fā)展的長河中,這一經(jīng)典的藝術形象被我國的京劇藝術大師們不斷創(chuàng)新和演繹,日益飽滿,歷久彌新。如今,這個豐富的猴王形象從文學和藝術走來,融入到貴金屬紀念幣這種年輕的載體中來。猴在幣上栩栩如生,幣因猴而熠熠生輝。
作為國粹京劇藝術在《鬧天宮》彩色金幣上得到了完美詮釋,市場關注和認可的就是最好的。當初《鬧天宮》彩色金幣發(fā)行之初就受到了收藏者的大力追捧,市場價格也一路高升,之后在眾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經(jīng)過長期的消耗、淀,再消耗、再沉淀,目前《鬧天宮》彩色金幣貨源分散,而且大部分流落在眾多收藏者、投資者、錢幣愛好者手中,收藏品市場可流通貨源明顯減少,物以稀為貴,目前《鬧天宮》彩色金幣價格小幅攀升,逐漸向理想位置修正,價值回歸也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