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出現更大金融動蕩金價才會繼續大漲 |
發布日期:09-06-01 08:44:4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財經》 作者:沈建光 |
Model)對黃金價格進行了測算,結果顯示,美元實際匯率及通脹的長期影響系數分別為-1.37和0.85,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美元貶值1%,黃金價格上漲1.37%。但當美國通脹率上升1%,黃金價格只上漲0.85%。而美元實際匯率及通脹的短期波動的影響系數分別為-1.26和0.69。 這顯示,不論在長期或短期里,美元匯率對黃金價格的影響皆顯著高于通脹。 從黃金的需求與供給的角度來看,黃金的采掘供給和工業、首飾的需求,一直處于較穩定狀態,波動范圍通常不大。不過由于金價大幅攀升,黃金采掘產出在2008年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工業和首飾需求則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 自2008年四季度開始,隨著經濟深陷衰退而下滑,這兩個因素并不支持金價持續上漲。而黃金投資性需求與央行及國際機構黃金儲備變化,則往往波動性較高,成為影響黃金供需的不確定因素,亦成為決定金價的重要因素。 出現惡性通脹及美元持續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未來黃金投資性機會有限。我們認為,由于美國經濟產能缺口仍大,且可能在未來兩年低于經濟潛在增長率,再通脹難以在短期內到來。 此外,由于經常賬戶逆差持續改善以及美國經濟早于其他經濟體復蘇,且全球主要央行均已采取量化寬松政策,日本和歐洲的財政狀況也非常不好,美元匯價中期并無大幅貶值空間,黃金投資性機會料有限。 但官方黃金儲備變化的不確定較高,中國對黃金儲備的增持,可能是判斷金價走勢上調的依據。中國黃金儲備由2003年的600噸上升至1054噸的消息,刺激了金價上揚。盡管相比售金協議國2004年以來出售的1800噸黃金,中國增持數量并不可觀,然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美元走弱的預期下,可能會繼續增持黃金儲備。 我們認為,首先,固定匯率制國家不宜持有大量黃金儲備?紤]到黃金儲備的流動性較差,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固定匯率制國家,需要較多的外匯儲備以適度干預外匯市場,因此黃金儲備的比重應適度。 目前,中國所持黃金儲備占GDP比重,已基本達到固定或管理浮動匯率制主要國家的平均水平。 其次,西歐央行及IMF 等機構仍有售金空間。1992年以來,全球央行及國際機構黃金儲備量出現了顯著下降的趨勢,主要是由于發達國家央行紛紛減持黃金儲備。而根據2009年3月的數據,央行售金協議國至今年9月仍可出售415噸黃金。 我們認為,西歐央行仍可能進一步減持黃金儲備:一是因為黃金在西歐央行儲備中所占比例過大。目前僅德、法、意三國黃金儲備總量達8350噸,已超過美國,但三國的GDP總和僅占美國的60%。二是歐元區各國央行已不具備發幣職能,儲備大量黃金的必要性降低。第三,英國等央行認為黃金不是好的投資品,還須付出高昂的保管費用。此外,2008年4月IMF已通過出售403噸黃金的計劃,有待主要成員國批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