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行情(陳秀東) |
發布日期:04-01-27 16:3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陳秀東
郵市行情,是投資者津津樂道,堅持的理由,但誰都知道,行情受多種因素決定,時間是消化一切風險的大師。郵市疲軟、冷寂這么多年,疏理郵市走過的路,發現冷熱相激的市態中,炒新一邊倒的那點熱能,化解不了總趨勢向冷的堅冰。冷到冰點,出現轉機,半年多來的橫盤整理,恢復性向好的跡象十分明顯,觀望的氣氛淡了,準備參與的心氣高了。
人是萬物主宰不假,是就順勢而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而言。背道而馳,使的力越大,受傷越重。相反,時機成熟,視而不見,也是假慷慨。
市場的包容性和兼容性,之所以大,就象山,植被蔥籠;就象河,凡是船都可航行。然而,山的植被被破壞了,水土流失,必然沙化、石化。船超載逾水的浮力,必然覆沒。
自然中有害的一面,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啟示。正是這種有所局限,才能有效規范和體現人的能動性,在無序中做出有序要求的輝煌。我們在追求目標中,如果不能有所定位,并不能說明我們擺脫了禁錮,不遵循市場規律,反而成了市場“山大王”的美食。郵市有郵市的規律。郵市的規律,遵循郵資票品增值的時間性,使追求的目標和方向明確起來。倘若一味炒新,能長久興旺下去,不是依據自然的穩定增值托起集郵發展,何需開股市?定位準,目標和方向明,堅定下來,施展拳腳的能動性空間不也很大嗎?
郵市地情,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一些人以為,郵市行情,仿佛是一個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座招女郎,另有一些人意識里,對郵市行情,又好象是宇宙中縹緲的外星人。不要說郵市有自己的內在規律不可違,就是供佛供神供仙的宗教,從印度來到中國,也要中國化,與理學相融,打上中國國情的特點。自己改造自己適應市場倘且艱難,更別說改造市場的規律!人,不論在大到社會,小到一個專業,要爭得自由,首先要從適應中起步。掌握規律,加以引導。沒有思想上和認識上的鳥瞰,光拿錢堆市場,雖也能湊功于一時,但終歸要變成肉包子。
人,在力所不及,做不到的事上,耗費了太多的精力和智慧,也致連辦得到的事反而眈誤了。是的,行情,畢竟不象讀書升學考試,進入考場,在規定時間,一揮而就了事。郵市行情,比升學考試復雜多了。更何況,現在許多人期待的行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郵政喪失信譽,對未來失去信心,急于變現,告別郵市。從中,看到的是浮躁。郵市疲軟、調整這么多年,打折消耗和銷毀等的損失,成本已經付出了,困擾郵市發展的浮籌已經少了,接近供求平衡時,卻還沒有調整好心態再戰。
市場與市場的不同,是由交易物類的不同分出不同,但漲跌,都是由供求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展開。受物理學平衡理論決定外,也受政策和宏觀經濟基本面影響。有的行業,政策和宏觀經濟基本面比平衡理論對市場的影響更大。尤其象股市郵市這樣的市場,屬于“信心市場”,更是如此。市場行情,區別于疲軟,走出疲軟,大病初愈,便進入百米跨欄比賽沖刺,可能嗎?現在郵市的過剩,是多年疲軟,郵人流失,購買力來恢復前的暫時現象。隨著后市好轉,集郵復蘇,信心恢復,購買力增加,一切都會向著人們期待的好的方向轉化。
97年行情后,至今7年,空方思維在轉換,橫盤修復整固半年多。本輪疲軟,郵資票品打折面寬且廣,幅度大,集郵者和投資者損失重,傷害深,自不待言。如果僅以此作為放棄的理由,現在已經又到說錯的時候了。今后,市場將以一定幅度的波動展開行情。91年和97年的行情,調價效應起了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眼下,97行情后調價的郵資票品價,比97郵價表低10倍5倍,期待調價引導,短時間可能性小,這就要整體考慮,全面審視,理出頭緒。97年后的郵市,在炒新中一步一下翻篇,“王老五過年一年不如一年”,2003年炒新式微。在人們認識了炒新的危害,脫離炒新苦海后,2004年的郵市,會是新郵的天下呢?還是老郵的機會!都有待作出必要而認真的判斷。
雖然大局現是管理者與有實力者著眼的問題,但若投資者缺乏大局意識,也不是積極的態度。從過去經驗上講,郵票與藝術品一樣,在經濟不景氣中會跌價,在經濟回升中要漲價。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處在高增長中運行,但近幾年,卻也處在消費指數下滑中。經歷一輪大調整結束,橫盤的郵市,正趕上全國消費指數觸底翹頭。2004年有望出現生產資料上漲的事實,這都有利于刺激投資。股市已經作出了反應。郵市,經過新時期以來幾輪行情的轟動效應,已經深入人心,一時的挫折,并不是終止的信號,而是在一個較高基礎上向更高規模邁進的必然。
來源:中國郵幣卡網
|
上一篇:郵市快車點評小版 |
下一篇:十月七號盧工郵市綜述:潤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