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義智時評--公司集郵冊誤“倒”了誰 |
發布日期:08-11-16 17:02:22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1.在電影《渡江偵察記》中,有這樣一個可笑又滑稽的場面:一幫國民黨的官兵,為了抓出共軍的偵察兵,將凡是肩膀發紅的人就當成共軍抓起來,他們的理由是:這些渡江的共軍都會扛槍,扛槍時間長了,肩膀就會發紅,因此,肩膀發紅的就是共軍。結果當場扛木頭的搬運工們紛紛挺身而出,大喊:“我的肩膀紅,我的肩膀紅——”結果可想而知,這幫國民黨士兵演出了一場可笑而滑稽的鬧劇,自然沒有抓到一個共軍。 2.還有一件大事,發生在中國七十年代末的政壇,平庸愚蠢的人們竟提出什么要堅持毛澤東主席的“兩個凡是”的大笑話,這真是成了削足適履、刻舟求劍以適應變化的時代的大笑話。這也難怪后來推出“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大討論了。 3.說到現在的郵界郵市,類似“我的肩膀紅”、“兩個凡是”仍舊存在,還在自欺欺人,或是還禁錮著一些郵友的思想。其中,以中國集郵總公司集郵冊做為衡量一種郵票是不是有價值或其價值大小,就是比較典型的一例。依這部分人的高論,凡是進了總公司年冊的,這種郵票就是有價值的,就是價值大的,就是好郵品,就是有消耗的。凡是沒有進總公司集郵冊的,那就是垃圾,就是沒有消耗的,是不可收藏的,不具備投資價值的。這種論調真是荒唐至極,依此邏輯,三歲的小兒也是集郵學家了,吃屎的孩子也會憑一種郵票進沒進總公司冊子為標準成了名郵商名郵評了。 4.不可否認,總公司集郵冊里,的確涵蓋了一些名郵好郵,但是,所謂年冊,只不過是將一年中,國家郵政發行的每一套郵票放了進去,難道這每一套郵票都是好郵名郵嗎,我看大多數的還是表現很普通的郵票,無論從主題、設計、印制、防偽、群眾基礎、發行量、消耗量等角度考慮,大多數的郵票并不是什么千里良駒,而是劣馬病馬瞎馬拐馬癆病馬。要不,為什么從九十年代發行的年冊,人們一百多元買的訂的,為什么都十多年過去了,它們還深度打折,才幾十元錢呢?難道它們打折,是因為這些進了年冊的郵票個個是名郵好郵有收藏投資價值大,有莊家入駐,散戶紛紛跟進、場外資金如影隨從的原因嗎?既然如此,為什么有人在衡量一種郵票有無投資收藏價值或其價值大小的時候,還裝模作樣、搖唇鼓舌的咶躁什么:沒有進總公司的集郵冊,不行云云呢?是自欺欺人,還是蠱惑人心,是真的不懂,還是真的搞“誰的肩膀紅誰是共軍”…… 5.我不能說,不進總公司集郵冊的,個個是好郵名郵,但我想說的是,沒進總公司冊的,卻有不少的名郵珍郵,由此可見,總公司做為衡量郵品價值大小 |
上一篇:十一月十四號盧工郵市綜述:潤土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