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幣做成仿金飾品 不褪色純是忽悠 |
發布日期:10-07-13 09:15:0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山東商報 作者:唐娜 |
記者圍著該市場轉了幾圈發現,這里并沒有專門搞“硬幣首飾”批發的門店,多數號稱硬幣造的首飾商品大都集中在不少飾品批發店里。“硬幣項鏈?都在那邊,拿貨是吧?20條起批,女式的2.5元,男式細的3.8元,粗的5元。”在該市場經營飾品生意的一家店主表示,這種飾品銷路不錯,很多經營飾品生意的顧客來了就會拿幾十條。 “這種硬幣首飾是個非常暴利的生意。”采訪中,在該市場經營飾品生意多年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老板表示,聽一位南方的朋友說像那種一枚1元硬幣,能制作圖案簡單、材料單薄的戒指3至5個,如此一枚戒指的材料成本0.2—0.3元,而零售價一枚最低5元錢。運到濟南市場,“硬幣項鏈”成本價也就一兩塊錢,批發價5塊錢一條的項鏈到零售市場能賣到二三十塊錢。 硬幣搖身變首飾 銀行:此行為涉嫌違法 采訪中,記者發現與零售市場的商家相比,批發市場上不少經營“硬幣首飾”的商家并不會大張旗鼓地宣稱這些飾品的制作材料。只有在被問到有沒有硬幣項鏈時才表示“有”!而如果拿起這種“硬幣首飾”問到底是什么制成的時,他們則表現的很謹慎。 “你只管批就行了,問那么多干嗎!說是黃金白金的你信么?”面對記者的提問,一位經營飾品生意的批發商顯得有些不耐煩。“那么,這是不是那種硬幣首飾呢?”記者反問道,隨后這位批發商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如果記者感興趣可以直接給自己上一級批發商打電話。“用硬幣做首飾法律應該不會允許。”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這些所謂的“硬幣首飾”確實是由硬幣熔化做成的,那么這種故意破壞人民幣的行為是違法的。他表示,根據法律規定人民幣制造、銷毀的權力專屬于國家,任何人都無權擅自銷毀,也不允許擅自將其熔化改作他用,更別說用于牟利了。 記者了解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73條明確規定,變造貨幣,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者單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兩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 號稱“硬幣首飾”實則鎳銅鋁制品 “明知道是違法的生意,這些人不可能往‘槍口’上撞。”在省城二環東路附近一位經營首飾加工生意的老板向記者透露,街邊叫賣的“硬幣首飾”許多都是純銅、鋁等金屬打造的。“用硬幣打造成本高,而且制作比銅、合金要難。叫賣‘硬幣首飾’,純屬忽悠人的。” “說是硬幣造的,都是為了忽悠人!”在省城工業南路附近某夜市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