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硬幣的品相分級 |
發布日期:10-07-08 13:25:1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 |
硬幣品相是指硬幣形態的優劣和幣面的完美程度。隨著各國集幣水平的提高和國際錢幣界的深入交流,廣大錢幣愛好者越來越關心硬幣的品相。品相優良的硬幣令人賞心悅目,而磨損嚴重,傷痕累累的硬幣則絲毫不能給人以美感。收藏者對硬幣品相向來沒有嚴格的評判準則,愛好者往往使用"全品相"、"上品"等含混的描述,既缺少科學性,也難以統一使用。盡管國際上并無公認的硬幣品相分級標準,但國際錢幣界一直在嘗試制定能適合大多數國家的標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大體上形成了兩種評定辦法,即描述分級法和數字分級法。 描述分級法 描述分級法在歐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中都有應用,容易為社會公眾了解,一般分為7級: 1.未流通/未使用/新品(Uncirculated,UNC)。即在30倍放大鏡下,也觀察不到任何磨損或流通過的痕跡,但可能有包裝劃痕(Bag Marks)。 2.極美(Extremely Fine,XF或EF)。幣面95%細部清晰可見,整個幣面僅有極其輕微的磨損。如果以幣面某一局部區域作為定級標準,則該區內90%細部清晰可見。 3.優美(Very fine,VF)。幣面75%細部清晰可見, 整個幣面為中等程度磨損,文字和數字邊緣部分可能不夠清晰。如果以幣面某一局部區域作為定級標準,則該區內細部清晰可見。 4.美品(Fine,F)。幣面50%細部清晰可見,整個幣面已呈現嚴重磨損,文字和數字邊緣部分已不清晰。如果以幣面某一局部區域作為定級標準,則該區內只有50 %細部清晰。幣面常為未清洗狀態,出現污垢,喪失光澤。 5.上佳(Very Good,VG)。幣面僅有25%細部清晰,整個幣面已嚴重磨損。 6.佳品(Good,G)。幣面已嚴重磨損,僅能辨別圖案輪廓,邊齒也有磨損,除古幣、珍稀幣外已無收藏價值。 7.劣品(Poor,PR)。幣面嚴重磨損,僅能分辨大體輪廓,邊齒磨損嚴重,一般已無收藏價值。 評定硬幣品相等級時應以磨損情況比較嚴重的一面為準。 除此,在品相等級表中還常標有"精制"(Proof, PRF)字樣,通常稱為"拋光"或"鏡面"。因為總體來說,硬幣按其加工可分為"精制"幣和"普制"幣兩大類別。"精制"幣主要用于收藏、饋贈,并不流通,體現了現代制幣方法所能達到的最佳幣面水平。"普制"幣用于流通,從而形成從"未流通"到"劣品"7種不同品相等級。 有人認為:"精制"指的是一種特定的制幣工藝,而不是原有意義上通過"流通"形成的品相等級。但在實際集藏活動中,"精制"與"普制"密切相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