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已現復蘇跡象 紀念流通幣有望否極泰來 |
發布日期:11-02-13 08:32:3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理財周刊 作者: |
隨著郵市走牛,紀念流通幣前期極度低迷的現狀正在改變,其復蘇主要表現在以點及面、熱點增多、成交活躍等特點上。不排除后市存在著否極泰來的逞強可能性。 2010年11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一次發行了當年的全部4種紀念流通幣,其中“上海世博會”的“ 海寶”形象不僅讓收藏者追捧,同時也被大量的平民百姓追求,以至于在發行后的3天內,一些銀行門前竟然出現了兌換“海寶”紀念流通幣的長蛇陣。 可以說,這是1997年以來新發行紀念流通幣受到熱捧最火爆的一次,也使得許多人重新認識和了解紀念流通幣的影響力、集藏價值和投資價值。畢竟,“上海世博會”紀念流通幣的面世是在長達半年之久的世博盛會結束后,且不論如此滯后發行的合理性問題,但就世博會謝幕后居然繼續被大眾所追捧,無疑說明了紀念流通幣的魅力尤存,尤其是“海寶”紀念流通幣更成為了熱中之熱。 市場已現復蘇跡象 事實上,紀念流通幣在2010年的表現已呈現出逐步擺脫長期底部盤旋,形成了頗為明確的復蘇回升格局。盡管與同為幣市上的金銀幣和紙幣大幅上揚強勢狀態相比,紀念流通幣在2010年的漲幅并不大,而且還遠遠落后,但如果比較前幾年那低迷沉寂的頹勢,則無疑顯露出生機勃勃的復蘇狀態。由于紀念流通幣在絕大多數的時間里并沒有跟隨金銀幣或紙幣價格的漲跌而起伏,相反卻更多受到郵票市場波動的影響,因此許多人將紀念流通幣視為幣市的另類,而卻是郵市的同盟軍。 鑒于郵市在2010年的表現日趨強勢,所以紀念流通幣跟隨走強也不出人意料。不過與上一輪郵市大行情前后的表現相比,紀念流通幣在本輪行情中則明顯落后,整個板塊至今都沒有完全的全線啟動跡象,主要是熱點板塊的走強,而突破1997年歷史高點的品種屈指可數。如此狀況與1995年率先于郵市啟動并走強的表現大相徑庭,以至于不少人懷疑紀念流通幣是否已成為了被遺忘的板塊。 但從一年來的市場表現看,紀念流通幣的復蘇是毋庸置疑的,其主要表現在以點及面、熱點增多、成交活躍等特點上。如作為紀念流通幣風向標的“建行”在2010年的升幅就不小,到2011年初市價已創出4000元的新高,漲幅翻番,而緊隨其后的“寧夏30周年”紀念流通幣市價也升至960元附近,與千元大關咫尺之遙。此外,紀念流通幣另一個強勢板塊──人物題材品種也成穩步上揚狀態,其中“宋慶齡”紀念流通幣價格攀升到46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和“陳云”的市價分別回升到26元、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