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海口10月23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楊曦)南海網記者從海南省郵政公司獲悉,中國郵政定于2013年10月25日發行《雜交水稻》特種郵票1套2枚,郵票面值2.40元。
據介紹,《雜交水稻》特種郵票以綠色為主要色彩,表現了雜交水稻的勃勃生機和雜交水稻是綠色安全的健康食品。兩枚郵票采用手繪的方式,從制種、豐收兩個畫面,用科普示意圖的方式來表現雜交水稻的父本雄蕊、母本子房等,雜交稻種和雜交水稻大面積種植的核心技術以及雜交水稻對全人類的貢獻。整套郵票都用淺色水波紋作為襯底,暗指水稻的種植特點。
為配合該套郵票的發行,海南省郵政公司特別邀請本套郵票設計者李志宏設計制作發行了《雜交水稻》特種郵票紀念封、紀念戳。《雜交水稻》特種郵票紀念封,主圖為生物科學家在田間趕粉制種的場景以及雜交水稻豐碩的稻穗。紀念戳圖案為兩粒飽滿的大米,直觀地表現出了我國在雜交水稻方面的杰出成就。
相關新聞鏈接:
雜交水稻是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優良性狀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培育成的具有較強優勢的雜種一代。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率先在國內開展雜交水稻研究。1970年,他的兩名助手在海南省三亞市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1973年,袁隆平成功將這種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轉育出雜交水稻。1976年開始大面積種植。
雜交水稻的育成和發展是水稻科技和生產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帶來了水稻生產的飛躍,為解決我國乃至世界的吃飯問題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袁隆平說,海南氣候獨特,特別是位于三亞、樂東、陵水等地的南繁基地,為我國種業發展特別是保障糧食安全作出巨大貢獻。雜交水稻的成功,一半的功勞應該歸功于南繁。
海南野生稻蘊含著許多優良的遺傳基因。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每一次進步、每一次飛躍,都與海南野生稻密不可分。“如果沒有野生稻資源,要在水稻優良品種培育上有很大的突破是很難的。”袁隆平曾在多個場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除了野生稻,海南南部優越的光溫條件也為中國的其他作物種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