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魚 水中花 |
發(fā)布日期:08-11-06 08:52:24 作者:單留 新聞來源: 新聞點(diǎn)擊: |
尾有六條斜向上方的橙黃色條帶,因而得名。它們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身體最長可達(dá)20厘米。霞蝶魚(圖27)又叫“印度霞蝶”,分布在印度、東非和毛里求斯的印度洋海域,體長18厘米。新月蝴蝶魚(圖28)又名“月眉蝶”,其頭部花紋類似于浣熊,故其在英文中的名稱為“浣熊蝴蝶魚”。這種魚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長21厘米。雙絲蝴蝶魚(圖29),其黃色的體側(cè)下部有兩條色帶,背部有一黑斑,體長可達(dá)2O厘米,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絲蝴蝶魚(圖30),其體側(cè)上部有7-8條斜紋,與腹部的9-10條斜紋呈直角相交,背鰭后部有一深色眼狀斑。它們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水區(qū),體長在6.5-14.5厘米。藍(lán)斑蝴蝶魚(圖31),其黃色體側(cè)上部有一淺藍(lán)色塊,尾基部有一深色圓斑。它們生活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島嶼附近,長可達(dá)15厘米。 屬于蝴蝶魚科的還有黃鑷口魚(圖32,見上面圖),又稱“黃火箭”,體長可達(dá)25厘米;嘴呈管狀向前突出,像是鑷子,故名“鑷口魚”;近尾柄處有一個(gè)黑色圓斑。它們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白吻雙帶立旗鯛(圖33,見上面圖),又名“馬夫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身體最長可達(dá)25厘米(見上面圖片)。 1998年12月,我國發(fā)行了《海底世界——珊瑚礁觀賞魚》小版張,含8枚郵票,其中有5枚描繪的是蝴蝶魚,即藍(lán)斑蝴蝶魚、桔尾蝴蝶魚、主刺蓋魚、馬夫魚和甲尻魚。 在海水熱帶魚中還有一類魚俗稱“炮彈魚”。這種魚在受到驚嚇或威脅時(shí),背鰭立刻豎起并迅速?zèng)_入石縫中躲起來,猶如炮彈一觸即發(fā)。圖34是小丑炮彈魚, 學(xué)名為“圓斑擬鱗鲀”,產(chǎn)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體長可達(dá)50厘米。圖35是黃紋炮彈魚,學(xué)名為“波紋鉤鱗鲀”,也產(chǎn)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體長30厘米。 出現(xiàn)在郵票上的海水熱帶魚還有黃尾藍(lán)點(diǎn)雀鯛(圖36),其身上的藍(lán)點(diǎn)猶如鑲嵌的寶石,因而俗稱“寶石魚”。這種魚原產(chǎn)于加勒比海,體長21厘米。三帶圓雀鯛(圖37),俗稱“三帶小丑魚”,主要產(chǎn)地為馬紹爾群島,成魚體長10厘米。線紋刺尾鯛(圖38),又名“彩帶刺尾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中西部,身體最長為19厘米。鐮魚(圖39),又名“角鐮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體長25厘米。 1999年美國發(fā)行了一套4枚自粘郵票(圖40),以連印的 |
上一篇:3000套《輝煌中國》大型郵票珍藏冊(cè)隆重推出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