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金價真正推手是美國 |
2008年11月以來,國際黃金價格走勢一再超出市場預期——在背離了與通脹的正向關系后不久,又出現了罕見的與美元雙雙走高的局面。20日金價再次沖破了1000美元大關,本周開始向下盤整。金融危機肆虐之際,金價卻一再被推高,這背后是否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對此,前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國際金融專家譚雅玲向理財一周報記者表示,美國對這種局面的產生責無旁貸,而推高金價可能是其解決國內財政赤字等問題的手段之一。
操控之手是美國 去年黃金價格一度回落,當時大宗商品價格都在下跌,美元則很配合地在升值。去年前10個月金價一直在回調,從11月才開始上行,譚雅玲認為其中最大的主導與干擾是美國的戰略應對與策略需求:“美國壓低金價、保持自我競爭優勢是黃金價格壓制的重要因素。” 她告訴記者:“前10個月回調應該和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拋售黃金有關系。歐洲央行拋金行動基本上是5年一個規劃,這主要是想兌現來刺激經濟——原因是歐元啟動之后歐洲的經濟一直不太好,年增長率一直低于3%,而啟動之前都在3%以上。IMF因財政狀況不佳,也想通過拋金的計劃兌現來維持財政的運營。這時候,美國就出來打壓金價了。” 在譚雅玲看來,黃金、美元匯率只是被操控的玩偶,而緊緊捏著這兩根線的背后之手就是美國。“歐洲拋金、美國購金都是國家戰略,所不同的是,歐洲從眼前考慮想的是解決現實的問題,而美國是想解決未來的問題,包括跟歐元的貨幣競爭,以及美元霸權的維持。” 推高金價是美國策略 “從去年7月開始,次貸危機不斷惡化后,美元開始爬高并超過了美國經濟的實際狀況。任何一個遭受金融危機的國家,股票、匯率同時下跌是一個基本特色,而美國股市和美元匯率是兩種走勢,這當中美元匯率和金價其實是取決于美國的戰略。” 她進一步分析,“美國壓低金價,兌現的需求會減弱,但流動性又減弱了,這時候美國適時地拉高美元指數,美元的投資信心會增加。這直接導致了即便發生雷曼事件,美國資本流入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000億美元,不合常理。” 但拉高美指可能導致一系列的風險,如美元信用問題、債務問題、崩潰問題。作為先進、富有、高端的代表,難道美國自己沒有看到這些風險嗎?對此,譚雅玲表示,美國肯定是早已預估到這種風險的,而從去年11月起推高金價則是其又一策略。 “美國的ETF基金不斷增加持倉量,把金價推上來。一旦金價不斷走高,比方說走到3000美元,美國有8000多噸的黃金儲備,占全球黃金儲備的80%,如果把這些黃金拋掉,換來的現金量是巨大的,美國的財政赤字,包括很多問題都能化解。” “這可以追溯到2006年,有人預測未來兩三年內黃金價格會達到3500美元,當時大家都不信,現在回想起來一定有道理,這幾天里昂證券一個分析師也看到3500美元。我覺得市場的輿論或者對價格的預期,一定有它背后的東西,但大家只是從價格去評估,具體怎樣很難看透。”譚表示。 絕對定價權操縱金價美國究竟如何實現對金價隨心所欲地操控呢?對此,譚雅玲表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紐約市場的地位是任何一個國家沒有的。紐約定價全球黃金價格,形成一種循環:“東京早晨開盤后接的是紐約市場的盤,無論什么價格,而東京市場自身的作用是有限的,除非當天亞洲或者歐美市場有特殊的突發事件使價格波動特別大,基本它接盤后主要就是維穩。而歐洲開市后進行略微調整價格,而之后美國市場的開盤完全是按照自我的價格需求來確定漲跌的方向。” 為什么紐約市場可以做到呢?首先,紐約市場是美元報價體系,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的,給定價帶來充足的空間,任何時候美國都可以通過發行貨幣的手段來刺激流動性;其次,美國金融機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