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銀行成為上期所會員 "縱貫線"打通黃金市場 |
發布日期:09-04-30 08:37:4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金融時報網 作者:趙洋 |
4月28日,上海期貨交易所向4家商業銀行頒發上期所自營會員證書。此舉標志著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和民生銀行4家商業銀行成為上期所首批金融機構系自營會員,可以直接參與黃金期貨交易。業內專家表示,4家銀行首批獲得上期所自營會員資格參與黃金期貨,不僅意味著國內期貨市場迎來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商業銀行邁出多元化經營的重要一步,同時也意味著“兩個交易所,一個做市商”的黃金市場格局因商業銀行“縱貫線”的出現而打通。 最大機構投資者 作為我國首個貴金屬期貨品種,黃金期貨自去年1月9日上市以來,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價格走勢與國內黃金現貨、國際黃金期貨行情基本一致。但流動性缺乏、成交量不大等不足制約了黃金期貨市場避險和套保功能的充分發揮。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示,長期以來,我國期貨市場品種少、規模小、散戶占主導的狀況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而商業銀行作為國內金融體系中規模最大、信用最高的金融機構,其參與期貨市場必然能大大改善目前不合理的投資者結構。 盡管上海期貨交易所一直在積極推動機構投資者以自營會員身份參與黃金期貨交易,但此前黃金期貨的自營會員仍以大型現貨商為主。而實際上,商業銀行是黃金現貨市場的主力軍,倫敦金銀業市場協會的113家會員中包括26家商業銀行,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中有20家商業銀行,上海黃金交易所此前公布的交易排行榜顯示,2008年12月份黃金總交易量前10名中,有一半為商業銀行。 去年3月份,銀監會發布了《關于商業銀行從事境內黃金期貨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商業銀行在滿足相關條件并取得上海期貨交易所會員資格后,可開展黃金期貨交易業務。 “商業銀行成為期貨市場的自營會員,尤其是成為我所黃金期貨的自營會員,是我國期貨市場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又一重要步驟。”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楊邁軍在頒證儀式上說:“隨著工行、交行、興業和民生4家銀行正式成為上期所銀行類自營會員,我國黃金期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市場機制逐步完善,發展也將再上新臺階。” 胡俞越認為,我國期貨市場本身需要銀行這樣的大型機構投資者的參與,作為金融期貨市場的領頭羊,雖然我國股指期貨尚未推出,但是中金所已將銀行納入其會員體系中,今后隨著金融期貨產品不斷推出,銀行將成為期貨市場上分量最重的機構投資者。 多元化經營重要一步 “開展境內黃金期貨自營業務將有利于我行全方位介入國內期貨市場,在期貨交易領域邁出具有戰略意義的第一步,同時將豐富我行現有的黃金業務品種,為我行已開展的黃金現貨業務提供更便利的套期保值渠道,并有利于我行以此為基礎設計低風險黃金理財品種,為客戶提供更豐富的金融產品。”此次首批獲得自營會員資格的某銀行相關人士認為。 近年來,隨著各家商業銀行多元化經營步伐的加快,各種金融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其中與黃金相關的業務品種逐步增多,商業銀行黃金業務逐步擴大,賬戶金業務、個人黃金投資、品牌金以及其他各種黃金業務比比皆是。商業銀行不僅是國內黃金現貨市場的做市商,也是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主要參與者,隨著黃金業務品種增多、業務量增大,商業銀行防范黃金價格波動所產生的風險的需求也日益強烈。 胡俞越認為,目前國內各家商業銀行基本上都開發了系列與黃金掛鉤的理財產品,如果能夠進入黃金期貨市場,可有效地增加它們的經營靈活性和收益機會。 建設銀行總行的曲強同樣分析認為,國內部分銀行在黃金現貨交易方面有著多年的經驗,已經擁有了一批比較熟悉國際、國內黃金現貨市場的交易人員、風險管理人員,建立了相應的風險管理控制體系和制度,加之多年從事現貨交易的背景,其在進行黃金期貨交易時會更加理性,商業銀行完全有能力從事以價格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套期保值業務。“通過期貨現貨市場的完美結合,與黃金掛鉤的理財產品創新將成為銀行業的努力方向與新的盈利模式,現有的理財產品組合也將得到優化和更迭。”曲強分析。 不過風險與機遇并存,在國際金融危機陰霾尚未散盡,國內商業銀行從事黃金期貨業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業內專家指出,銀行參與期貨交易也意味著銀行的風險陡然增加,未來銀行價值將更取決于其風險控制能力和多業務協同營運的能力,開展基于期貨衍生品業務的能力將顯得尤為重要,國內銀行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縱貫線”打通黃金市場 從2003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運營至今,中國黃金市場在短短6年的時間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成為一個集套期保值、投資、避險等金融功能為一體的市場體系。目前中國黃金市場已經形成了包括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現貨市場和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的場內市場,以及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場外交易市場,這樣一個“兩個交易所,一個做市商”并存的黃金市場也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黃金市場之一。 業內分析認為,此次4家商業銀行成為上期所會員,意味著現貨期貨兩個交易所將由商業銀行而連通,可以說,商業銀行成為打通黃金市場的“縱貫線”。 商業銀行一直在黃金現貨市場扮演重要角色,上海黃金交易所金融類會員中有20家為商業銀行。工、農、中、建四大行作為國內黃金市場的做市商,可以開展黃金現貨買賣、黃金交易清算、黃金項目融資、黃金租賃和居民個人黃金投資零售等業務,其他銀行也相繼開展個人黃金投資理財業務。 從海外經驗看,以自營會員資格進入黃金市場的商業銀行實際上就是做市商。某券商的研究指出,除了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外,商業銀行通過提供即時雙向報價,以及為投資和承擔合約買賣賺取差價的行為,不僅能活躍市場,而且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該研究認為,國內銀行基本上是黃金現貨市場的做市商,通過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對沖操作,提高期貨市場價格發現的效率。 “在黃金價格波幅較大的今天,期現貨市場以及場外交易市場的有效連通,能有效規避風險、提高抗風險能力。商業銀行成為黃金期貨市場自營會員,無疑有望發揮這一重要作用。”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