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稅改革方案已報全國人大 水和黃金或納入征稅科目 |
礦山企業稅費負擔”觀點,得到眾多礦業企業一致認同。據悉,上百家國內知名礦業企業在這次會議上形成了一份“建議”,準備遞交國土資源部,寄希望其主管部門能顧及到企業的經濟不受影響而助企業一臂之力。 針對企業的免征資源稅要求,張斌對此卻有不同看法,他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企業負擔重就免征或減稅是慣用的思路,但對礦產資源這類型的企業來說,礦產資源稅不是太重而是太輕了。 “對企業而言,沒有喜歡重稅負的。如果說企業的經營困難,金融危機背景下現在很多企業的經營也都很困難,如果因為企業經營困難就希望免征或降低稅收,而且是免征或降低資源稅的稅收,這個問題還需要從長計議、綜合考慮,不能企業說什么就是什么。”張斌說。 劉桓則從壟斷的角度闡述了資源類企業的虧損減稅問題。 “目前,能源產業的現象很是微妙,員工和企業的開采成本等,一般是按照高煤價格確定的,一旦煤炭或石油價格下跌,按照他們的計算方法可能會虧損;盡管如此,但是員工和管理層的工資依然很高,看看那些煤老板買股票、買房子的瘋狂勁頭就知道了,F在關鍵問題不是他們的企業是否虧損,而在于他們整個的薪酬核算體系本身存在諸多的疑問。”劉桓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是否減稅不能完全聽企業怎么說,要測算一下企業的毛利水平到底是多少。 盡管企業呼聲如雷貫耳,但是從長遠來看,礦產資源稅費標準上調似乎不可避免。 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在相關場合表示,去年以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結構性減稅的措施,估計今年減稅額在5000億左右,而改革資源稅初期增加的稅負也就是二三百億左右,相關行業增加這樣一個稅負,和國家給予他們的大量減稅數額相比是可以沖抵的,所以今年是改革資源稅的最好時機。 “最起碼,征稅能夠喚起全民的節能意識,從長遠看還是有好處的。”劉桓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