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吸消費新能源、黃金股 |
港股周五繼續下跌,連續兩周收出陰線。市場一片悲觀氣氛,而大聲喊多的評論員也失蹤了。不過筆者認為周五港股表現還算可以,成交超過1000億,股指也在底部見到支持,下周的確有技術性反彈的需要。 然而,即使出現反彈,港股上半年仍然是調整為主,當然出現金融海嘯式下跌的可能性極低,我們唯有把行情寄望于下半年,等投資者對退市、雙底等因素完全消化后相信大市可以重新起步。 本來在內地不斷收緊貨幣政策的環境下,已經令內地銀行股和房地產股喘不過氣,而美股突然大跌更令港股雪上加霜。 去年全球最風光的兩個行業是房地產和金融,無論是于情、于理還有于法,兩個行業都應該受到理所當然的懲罰,矛盾的是各國央行和政府都不得不在公眾怨聲載道的情況下解救、扶持甚至是放縱他們。金融和房地產綁架了全球經濟和政府,可以說是金融海嘯后一個最諷刺的現象。本身是罪人的金融大鱷成為經濟復蘇的先鋒,金融機構依然我行我素,大把分銀子。 美國奧巴馬政府終于在經濟稍微喘口氣以及名望下跌的環境下,對天怒人怨的金融機構開刀,因此一眾美國大行股價大幅下挫,連業績好于預期的高盛也難以幸免。當然,這些大行也不是吃素的主,相信他們會利用手中的力量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去年上半年美股暴跌看來也有這種原因,因此今年上半年美國政府及公眾會跟金融大鱷有一番惡斗,股市大起大落難免。港股當然也難以幸免。 不過我認為中國盡管可能面對收緊和轉型的陣痛,但是強大的內需潛力仍然可以帶動經濟繼續向前,但銀行股和房地產股的壓力會非常大,無論內地股市還是香港股市,他們的權重都很大,因此總體而言大市的壓力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低迷的股市也造就不少低吸的機會,黃金、消費和新能源仍然是主要吸納對象。而這些股票大部分都算作中小盤股,因此2010年大盤股風光不再的情況下,中小盤股會成為資金流向的主要對象。 在震蕩市中,當大多數投資者處于恐懼和驚慌的時候吸納符合宏觀經濟方向的板塊,相信是非常明智的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