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丁”首次亮相 適度寬松貨幣政策難言退出 |
投入應該更多投向民生相關的領域,而不是用于投資”。陸磊說。
通脹預期回升 貨幣政策難言退出,但通脹的壓力則已迫在眉睫。 市場普遍預測,通脹壓力在3月份有所減弱之后,二季度有可能重拾上升趨勢,進一步對貨幣政策形成壓力。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在一份報告中預計,3月份的CPI同比將上升2.6%左右,環(huán)比下降0.4%,但預計二季度的CPI平均為3.0%。中金公司則預計,CPI在年中可能達到4.5%,甚至可能更高。 中金公司認為,今年生豬市場由于疫病原因,價格存在大幅反彈的可能性,這將帶動CPI的上漲。如果豬肉價格增長30%,則通脹在年中可能超過5%。由此,中金公司呼吁盡快針對通脹調整貨幣政策,并且還警告說,年度政策的不確定性將使通脹可能超出預期。目前年中CPI達到4.5%的預測,是基于上半年人民幣采取升值與升息的假設,而如果宏觀調控政策不能適時推出,通脹有可能會高于預期,下半年將不得不加大匯率與利率政策力度,來控制通脹。 “今年通脹壓力確實比較大。”陸磊說。決定國內通脹壓力的主要有四個因素:一是貨幣推動的通脹預期,二是需求拉動的通脹動力,三是成本推動因素,第四個因素是翹尾因素。目前貨幣推動的通脹預期已經穩(wěn)定下來,產能過剩決定了需求上不支持通脹,但是成本推動因素和翹尾因素值得關注,翹尾因素影響將在5-8月達到高峰,所以三季度的通脹壓力最大。 此前,李稻葵指出,今年中國經濟將會有一個較高的增長率,但通脹形勢也比較嚴峻。“中國加息最主要的參考變量是通貨膨脹水平。假如未來CPI漲幅在某些月份超過3%,就有可能加息。” 2月份高達2.7%的CPI漲幅,已經快要觸及3%的重要數據關口,并已經高于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使得中國再次進入“負利率”時代。 財政政策應先退出 “負利率是加息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陸磊認為,目前央行決定加息與否必須考慮CPI、熱錢和利息負擔三大因素。 此前,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加息取決于負利率問題、通脹預期以及中美利差三方面的因素。由于美聯(lián)儲依然維持低利率,如果中國率先加息,人民幣與美元利差加大會吸引熱錢涌入,加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在公開市場操作上,央票的利率在年初調了兩次后,也沒有再往上走。“因為貨幣市場利率上升,也會吸引熱錢進來”。 此外,加息對民間企業(yè)的流動資金有擠出效應,如果貨幣政策先于財政政策退出,則貨幣緊縮的首要對象是民營企業(yè)、小企業(yè)。對于企業(yè)來說,由于今年勞動力成本開始上升,他們已經面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