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數據施壓 寬松政策呼之欲出 |
ald Nowotny)表示,對于歐洲央行而言最大的威脅是由于通縮引發的經濟滯脹,這在日本經濟發展中已經發生過。 諾沃特尼稱,央行可以隨時遏制通脹,但是遏制通縮的難度要大得多。央行一般都可以采取措施打壓通脹,但是如果物價下行趨勢已經確立,那么將會很難處理通縮問題。 諾沃特尼表示,目前歐洲央行正在探討負存款利率的問題,以維持歐元區經濟復蘇不至于受到干擾。 “當前是采取經濟措施的良好時機,一旦陷入通縮境地,那么歐洲央行在考慮用刺激舉措來提高通脹就顯得比較遲了,溫和的刺激政策也可能失去效果! 諾沃特尼特別強調。 因此,市場人士認為,歐洲央行6月采取行動或是板上釘釘。 但是,市場人士一致認為,在通貨緊縮以及歐元匯率高企的雙重風險下,簡簡單單的負存款利率恐不能將歐元區經濟完全推動至正常的軌道上。 據外媒報道,歐洲央行正計劃推出一攬子新政策,以抵御歐元區面臨的通縮風險并促進經濟實現更為平衡的增長。 消息顯示,負存款利率、降低再融資利率或者量化寬松(QE)政策都是目前的備選之一。 而對于QE,“如果通脹預期朝著下行方向發展,我們將采取更具擴張性的措施,即基礎廣泛的資產購買計劃。”德拉吉稱。 某外匯交易員則認為,推出負存款利率、降低再融資利率可能性比較大。他表示,如果歐洲央行調降再融資利率,此舉可以降低歐洲央行為銀行系統提供流動性的成本,從而增加市場流動性。同時,負存款利率將刺激銀行把更多資金投放市場,而非存放央行,從而能夠增加貨幣供給,并推動貨幣貶值和打壓通貨緊縮預期。 投資者作壁上觀 鑒于目前市場關于歐洲央行是否采取措施的討論越發白熱化,目前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更多的是選擇作壁上觀。 全球新興市場證券基金研究公司(EPFR)公布的最新周度報告顯示,截至5月28日的當周內,全球債券基金資金凈流入為63.2億美元,相比之下,受到機構投資者撤資影響,歐洲股票型基金出現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的首次資金凈流出現象,歐洲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也均出現資金凈贖回。 EPFR報告指出,多重因素使得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暫時將資金撤出歐洲市場,選擇觀望。首先,歐洲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好壞不一,例如歐元區、德國、法國5月PMI均表現疲軟而歐元區上季度GDP按年率計算增長0.2%,低于預期的0.4%,現在斷言歐元區經濟已全面復蘇仍為時過早。 EPFR指出,一旦歐央行最終未如市場預期而是選擇按兵不動,歐洲股市、債市、貨幣市場等均可能出現較大的震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