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黃金均價難跌破1000美元 |
通過對國際現貨黃金價格33年相關數據的統計,雖然還無法從中找出推動金價運行的內在因素,但可以明確的是,在這30年里,金價并沒有如股票、外匯市場一樣出現頻率較高的大起大落,可以發現,黃金市場即使每一個小的趨勢,也總能延續至五年以上。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一些發達國家央行都在增加黃金儲備,而發展中國家忙于自身經濟建設和各類問題,無暇顧及包括黃金在內的金融市場。八十年代之后,美國為了在美元問題上更加自信,開始帶頭,并通過各種手段拋售黃金儲備,而發展中國家仍未意識到增加黃金儲備的重要性。這也是金價為何在八十年代以后沒有出現太大起色的原因。 直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來臨,韓國人用民間存金迅速挽救經濟的做法引起了發展中國家的注意。在這之后,我們雖然無法得到確切的數據,來證明發展中國家是從這時候開始重視國家黃金儲備的,但一個事實是,在之后的10年里,金價一直處在上漲中。2009年黃金均價突破1000美元每盎司,而如果我們觀察一下當年各國央行黃金儲備的變化則可看到,發展中國家買入黃金的腳步似乎并非起步于近兩年。 除央行因素之外,國際黃金ETF基金的持倉量已接近2000噸。日前,全球最大的黃金ETF基金SPDR開始大幅減倉,從最高點1320噸減至目前的1282噸。28日一天內減倉近18噸,市場為之嘩然。需要指出的是,較之以前,目前的黃金市場更加靈活了。黃金基金減倉本身不能說明問題,因為這類機構并不是一個主動型機構,也構不成所謂的機構觀點。如果有人在基金上花錢,那么基金經理的作用就是買入。更確切地說,當購買基金的人增多時,這類基金自然就會加倉,但金價并不會完全在這個時候作出反應。之所以其走勢能與基金等機構的操作相似,是因為整個市場的情緒推動了市場,而基金只是這個情緒的一個小的集中。 2010年,黃金市場除了關注價格走勢外,投資者還應該明白,發展中國家對黃金儲備的需求可能延續2009年的勢頭,而專業黃金基金等也不會在剛剛興起的時候就告夭折。支撐金價持續上漲的因素也沒有改變,雖然給這種趨勢推波助瀾的“債務危機”、“地緣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