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聽信一些傳言,說有人靠投資黃金發了大財,有人因為投資黃金損失慘重。但黃金到底是什么?
黃金——戰爭曾因它爆發,愛情用它來見證,從古至今各派政治家們瘋狂地吹捧它或歇斯底里地貶毀它,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把它描繪為“可以觸摸的太陽”,每一臺電視電腦手機甚至衛星上都能找到它,天文學家用鍍上它的鏡頭捕捉宇宙的深邃……這是一種經濟學家、政治家和占卜師都解釋不清楚的特殊金屬。
在人類歷史過去的幾千年里,擁有黃金使得古埃及、古中國、古印度及古羅馬的文明顯得異樣輝煌,白銀貨幣和銅幣實質上成為黃金統治下的下級輔幣,社會各階層無不通過追求下級貨幣進而追求黃金,黃金實質上成為國家的貨幣基準,黃金的貨幣史幾乎可以說就是一部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史,甚至是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史。進入近代社會,人們不需要再帶著一大堆金子、銀子和銅幣去買東西了,因為在商品和服務大為增加的情況下,這太不方便了。金子在市場上漸漸讓位給紙幣和支票等信用貨幣,但金子依然是紙幣背后的貨幣——這就是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徹底滿足了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創造出的大量財富對貨幣的需求,最終結果是工業革命和生產力飛躍在金本位制的物價穩定機制的保障下,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幾十倍、幾百倍的財富擴張。隨著生產力水平的進一步擴張,壟斷資本家們開始覺得金子綁住了他們的手腳: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于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金子阻礙了“賺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于購買軍火,并停止黃金的自由輸出和紙幣兌換黃金,最終導致金本位制在1914年徹底崩潰。
現在好了,資本家們希望瘋狂地“槍斃”黃金的貨幣之王的地位,因為他們攫取利潤的無限欲望和地殼里十分有限的黃金產生了巨大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怎么辦??一定要創造新的財富代表,取代和壓制黃金的光芒——加大紙幣發行量,紙幣不夠就加印各類債券——政府債、公司債再加上住房抵押債券,弄得整個世界都負債累累;這還不夠,任何公司想出名和成功都得成為股份上市的公司——你要是在非上市公司工作就是不夠成功。結果呢?黃金白銀這類硬邦邦的固態貨幣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步讓位給股票、債券甚至都說不清楚是什么的金融衍生品等液態、氣態貨幣了,請看2007年的金融資產分布圖——黃金投資只占全球投資資產總量的0.7%(見圖)左右,絕大部分(84%以上)金融資產是各種股票和債券。
資料:IMF金融統